郑州大学学科教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中期复习,我的重点仍然是选择题,建议重做第一阶段做错的部分。经过初期的学习,你应该能识别出自己的弱点所在,哪一章节或是哪个部分需要加强,这样就能更有目标性地复习。对于解答题,你们可以浏览并练习,以此提升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个人把解答题的复习安排到了后期阶段,中期则侧重于大量选择题训练。有些知识点虽然可能常出现在解答题中,但同样也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多做选择题有助于熟悉内容,到时候背诵也会更轻松,毕竟看得多了,记忆自然就加深了。
从12月15日直至考研结束,市面上会出现各种模拟预测题,其中推荐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8套卷》要像正式考试那样对待,通常每套题半小时内可做完,完成后对照答案解析,标记错误并在风中劲草上注明,例如“肖8三1”代表肖秀荣第三套的第一题。稍后,《4套卷》会发布,几乎人人都会买一套,别犹豫,买到后立即做客观题,按之前的方法处理。
最后,我们关注的是备受期待的主观题。由于之前可能未涉及,而《4套卷》正好适合准备这部分。如果不想在政治上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那么最佳策略就是专心背诵《4套卷》的主观题。背诵时,要抓取关键点,尝试用自己的话灵活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考研英语方面:
自我感觉在英语方面还挺得心应手的。对于英语学习,我没有投入大量精力去背单词,五月份大致浏览了一本由北航出版社推出的冷门单词书,每天仅挑选15个重点词汇来看,并且这些单词的例句多源于真实试题,这样一来,也相当于我过了一遍真题,同时我还利用例句进行了翻译练习。我的体会是,死记硬背单词的效果并不明显,毕竟很难记住,但到了后期这对解题并无太大妨碍,因此是否要背单词取决于个人选择。大约九月起,我开始做张剑的阅读理解,但我对此书的成效持保留态度,建议不必去做,不过若词汇量不足的人,可以用它来扩展词汇,只是题目设计有些偏离常规,不宜过分依赖。真题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并未全部完成,我认为2008年以前的题目过于简单,所以我只做了之后的。我想强调的是,英语作文不容忽视,我当初以为记不住模板便轻易放弃,结果考试时却发现记忆中仍有痕迹。此外,切勿抱有过分乐观的心态,今年的小作文我就栽了个跟头,因为它涉及的文体我不熟悉,觉得不会考到,只看了一遍,结果考试时彻底忘光了。幸运的是,这一失误并未给我带来太大损失。阅读理解无疑是英语中的重头戏,真题的阅读部分要反复操练,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文章逐句翻译。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综合”这门科目,它涵盖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领域。我建议大家首先要对每个领域的基本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因这是答题的基础。例如,理解并掌握教育的本质、功能,以及教学的基本原则等。要关注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如素质教育、公平教育等,这些往往会在论述题中出现。复习时,我倾向于将各个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以便于理解和记忆。多做真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答题思路,也是提高分数的关键。
对“中国古代史”,这是一个需大量阅读和积累的科目。你需对中国历史的时间线、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有清晰的认识。我推荐使用《中国通史》这样的教材作为基础,再辅以《二十四史》等经典文献进行深入研究。要注意史书中的细节,比如历法改革、经济政策、文化发展等,这些都是可能的考点。复习过程中,我会定期做一些时间线梳理的练习,帮助自己历史的发展脉络。尝试用自有的语言复述历史事件,也是一种很好的巩固方式。
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和应用知识比死记硬背更重要。我经常尝试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情境相联系,或者凭讨论和讲解来深化理解。保持好的作息和心态,避免过度压力,也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