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时期专攻文科,因此对像政治这样的文科科目有一定复习基础。我的政治复习起步相对较晚,大约在8月才开始。我采取了分阶段学习的策略,确保全面提升。8月期间,我只是浏览肖秀荣的1000题,重点攻克选择题,通常会在一天中较为疲惫的时候抽出20到30分钟做一些选择题。对于关键知识点,我会简略记忆,但务必标记错题,红色笔迹尤为醒目,这对后续复习大有裨益。不必过于追求复习资料的整洁,多做标记是个实用技巧。这样,整个8月我便完成了对政治科目的初步了解。
到了10月中旬,我开始深入使用《肖秀荣1000题》,快速完成单选和多选,并参照其他答案解析来理解。记住,你关注的不仅是这一题,而是背后的知识点。快速阅读答案解析,将自己不熟悉的部分记录在题目旁边或笔记本上(就像错题本一样,实际上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这时不必太纠结正确率,因为在缺乏系统知识框架的情况下犯错是正常的。
一般来说,政治知识点的系统复习需要等大纲解析发布,不过去年发布时间较晚,我记得是在9月份。在这之前,我先看了一遍任汝芬的序列一,大概浏览了两遍,不算特别精细,所以进度较快。其中,哲学部分是最耗时的。大纲解析出来后,它就成了最权威的参考资料,必须认真对待,在考研之前至少要详细研读3到4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序列一和大纲解析一起练习多选题,因为多选题难度较大,建议对照知识框架来加深理解,同时有助于提高论述题的表述能力。
考研数学方面:
在九月,暑假结束后,你会发现数学已经初见端倪,这是你在完整阅读完复习全书后的感觉。此时,你可以重新解决之前在课后习题中遇到的困难部分。同时,你应开始第二次通读复习全书,特别是那些第一次未能解答的问题,现在应该尝试自己解决。当然,即使第一次就能理解的部分也值得再次浏览,以便巩固记忆。这个过程中,一个月的时间就足够了。对于复习全书中仍然让你感到困惑的例题和练习题,记得要做好标记,这些都是你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在考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少考生往往因英语分数相差微弱,被迫接受调剂的命运。从3月直至考研结束,我一直保持着学习英语的状态。初期,直到暑假来临之前,我的主要任务是记忆单词,很多人推荐那本绿色封皮的无序版本,起初我也尝试了,但我后来认为并不理想,因为书中的词汇量过大,一些词甚至多年未在考题中出现,没有必要全部掌握。我转而选择了依据历年出现频率排序的单词书(书名已记不清,但这类书籍颇多),将出现两次及以上的单词熟记,这就足够应对考试了。阅读理解从暑假开始进入复习阶段,我没有做过多的模拟题,重点在于深入研究历年真题,这样通常可以达到理想效果。对于英语的其它部分,写作准备大约十篇左右的范文就绰绰有余,考试时多半能找到适用的素材。考试那天,我首先完成作文,接着处理翻译和阅读部分,由于时间紧迫,完型填空我只好随机填写了ABCD选项,每个空格价值0.5分,得四个正确才抵得上一个阅读选择题的价值,所以不宜在此耗费过多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在理论部分,需掌握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开发的方法论,如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等,并理解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信息政策与法规的知识也不可忽视,这是保证信息管理合规性的基础。对这些理论,我建议凭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来构建扎实的知识框架。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考试的重点。这部分需理解并能运用各种建模工具,如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UML等进行系统分析。业务流程重组(BPR)和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也是常考知识点。实践是提高这部分能力的有效方式,尝试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会很有帮助。
再者,数据库管理知识也是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你需熟悉SQL语言,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比如ER模型、范式理论等。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技术也可能会出现在试题中。对数据库管理,多做练习题,理解和掌握基本操作是关键。
要关注信息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这些都是可能的考点,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订阅相关的学术期刊,定期浏览最新的研究成果。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除了课堂学习,自我研读和讨论同样重要。我会定期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参加学习小组,凭讨论深化理解。模拟试题的训练也很必要,它帮助你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