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在那个十一月之前,《形策与当代》手册成为了热议焦点,其在选择题和论述题中的分数比重不可小觑,涉及的国内外重要事件约有二十至三十项。我每日专注学习五个,仅需一周便可通读一遍,着重记忆关键概念,特别是那些常出现于多项选择题的部分,必须做到极其熟悉,即使不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但只要一看题目就能立刻想起相关要点。《形策》部分我同样处理得迅速,内容易于理解,关键是需要熟练掌握,直至考研的最后一周我都还在反复阅读,大概看了四到五次。相较于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大模块,形策和当代的知识量虽少,但分数比例高,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因此务必攻克!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理解概念、拓宽思路和稳固计算能力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将无法高效且准确地解决问题。作为理科学生,这方面通常具备一定优势。关于《李永乐全书》,网上的推荐想必不少,我的学习资料也主要来自此书,但我会额外准备一本个人笔记,整理相同知识点、易错点及日常领悟。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推荐大家效仿;若时间紧迫,则不必强求,四次通读《全书》足以应对。坚持每日一份数学试卷!首先使用张宇的真题集,预计耗时29天完成第一轮,紧接着再用约20天进行第二轮。随后是张宇的八套预测卷,需8天时间。接着,第三次重温真题,但这次选择李永乐的详细解析版,仅做2006年至2020年的题目,早期年份可略过,预计11天内完成。此后,做张宇的最后四套卷,以及合工大的五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概是小弟考研的这几门里的最强项了,依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复习。想说无论是强项弱项都应同等对待,不能因为是强项而因此放松,弱项的话就更应该倍加重视。考研不考听力,主要是阅读和作文,因此我采取的是应试的复习方法。大概从4月份之后就开始做英语阅读真题,从93年的真题开始,到8月份基本做完一遍。期间做了一些模拟题(后来发现完全没必要,真题就够了)。对于单词书小弟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无论多厚的词汇书,只能看进去一、两个list,鉴于此,我在做完20年阅读真题后,结合一些考研班老师的经验(考研真题里的词汇重复度很高),决定把阅读真题里出现过的词汇总体过一遍,当时采用了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功能,把20年真题里的生词全部筛出(一共700左右),然后收录进这个单词本里,并且在之后的4个多月的时间里,时常翻阅(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就考试中的效果来说,这种方法很是好用,考场基本无生词,至于作文,小弟背了一个模版,一个模版就完全搞定了。看之后的得分情况,作文基本上给了一个不错的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西方经济学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这两部分的基础概念繁多且相互关联。例如,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模型等,这些都是必考的知识点。你需花时间去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不是仅仅死记硬背。比如,理解为何价格会调节市场供求,非仅仅“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
掌握分析工具和模型。西方经济学中的各种模型,如IS-LM模型、AD-AS模型、索罗增长模型等,都是解题的重要工具。你需熟练地运用这些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理解它们的运行机制,并能按具体问题灵活调整。图形分析也是重要的思考方式,例如供求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等,凭画图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经济关系。
再者,案例研究和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问题相结合,加深理解和记忆。你关注当前的经济新闻,尝试用所学的理论进行解读。比如,你思考为什么政府会选特定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或者分析某个行业市场的竞争格局。
习题练习和模拟考试不可忽视。大量的习题训练能帮助你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有助于你适应考试环境,合理安排答题时间,也能你了解自有的复习进度和不足。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求助,与其他同学讨论,也向老师教。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自己,你会发现,即使是最复杂的经济理论,也有其内在的逻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