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理论物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从7月下旬开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下旬开始至9月底,这个阶段可以《1000题》也可以加进去,听完一个单元后可以配套《1000》题巩固,毕竟因为政治记忆的点太多,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又都是初次接触,很容易出现昨天刚听过的知识点今天就忘记的情况,而且通过做题,也更容易把握哪些是重点考点或者容易设陷阱的点。建议第一次做《1000》题不要把答案写在书上,这样可能会对第二次做题产生干扰。我的习惯是,每次做题把答案写在纸上,对过答案后把做错的题号用笔在书上标注,以筛选出第二个阶段要做的题目。这个阶段我对政治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一般是在学其他学科学累的时候穿插政治,这个阶段重点是理解性记忆,不太费脑,可以作为调节性的学科。10月至11月中上旬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我仍以选择题和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为主,并辅以《肖秀荣时政》。这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比较固定,一般早晨拿出1至1.5小时温习讲义知识点,重点复习需要记忆的选择题考点。晚上拿出半小时至四十分钟,针对第一轮的错题再做一遍,如果依然做错,需要分析原因,找出这道题所考的知识点,着重记忆。这样两轮下来对于选择题会有一个不错的掌握。此外这个阶段可以加上《肖秀荣时政》,学累的时候看两页,书中对于重点会有黑色加粗标注,其余部分是帮助理解。对于时政书后面的配套选择题最好做一下,因为这本时政是以专题形式进行介绍,每个专题就像一篇小文章,容易让人抓不住考点,看了后边的选择题,就会比较了解哪些地方是考点。肖大大对于时政题的把握还是很棒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从11月中旬到考前,主攻大题,辅以选择题考点记忆。大题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背背背,我主要背的肖四和部分肖八,有余力的话可以多背些。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数学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一刻也不能放松,初期阶段要巩固基础,强化计算能力,避免好高骛远,确保解题的准确度。全书的复习要一丝不苟地完成一遍,接着专门攻克做错的题目。然后,挑战近30年的试题,先用前20年的时间来练习,后10年则用于模拟实战。遇到难题,务必深入思考,并记录在错题集中,反复操练。尽管16年和18年的试卷难度较大,但其中的部分问题能在过往的试题中找到相似的类型。因此,彻底剖析每种类型的真题,就能无畏考试的难易变化,考试时也能镇定自若。真题的价值无比重要,别畏惧过早接触,有些人习惯将真题保留到最后,结果只是敷衍了事,无法充分利用。在完成真题后,再去尝试其他模拟题,它们的难度与真题相去甚远。复习过程中,计时模拟考试必不可少,因为近年来真题的趋势是减少技巧性题目,增加计算量,许多考生在考场后常感叹,如果有更多时间,他们能做得更好。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可能很多同学会迷信最后两个月背模板,模板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到那个时候各个科目复习那么紧,你真的能保证静下心来好好吸收写作的各种技巧吗?如果真的想做到在考场上,下笔如有神,还是要做好平时的积累,那样不仅是分数的提高,更是英语水平的提高。同时,平时积累过程中要注意相关主题的汇总,了解相关主题所用的词汇,特别要注意一些常用词的同义词积累。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物理”是一门基础且核心的学科,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领域。在复习之初,你需对这些领域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比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麦克斯韦方程组、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等,这些都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考试的重点。
对力学部分,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运动的关系至关重要,尤其是牛顿定律的应用。在热学中,掌握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电磁学部分,电场、磁场、电磁波的概念及计算,以及电磁感应定律,都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光学部分,要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在量子力学初步阶段,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和概率解释是主要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应用”是最好的策略。不要仅仅死记硬背公式,应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实践这些知识,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能更好地巩固记忆。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对长期记忆非常有效。
参考书的选也很重要。我个人推荐用《费恩曼物理学讲义》作为深化理解的辅助书籍,它的讲解方式深入浅出,有助于提升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当然,学校的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复习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毅力是非常必要的。物理有时会显得抽象和复杂,但只要坚持不懈,你一定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和规律。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是对你知识体系的一次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