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启动政治复习并不明智(就算你的政治理论基础很薄弱,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过早记忆容易快速遗忘,最终可能导致后期乏力。我在9月4日至10月3日期间,通读了一遍政治考研大纲解析,人称“红宝书”,除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未涉及,其他内容我都仔细阅读了,没有做笔记,只是在关键知识点处轻轻画了几条线。这一轮结束后,对照大纲,我对考试的覆盖范围和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仍感到信心不足,毕竟知识点繁多,生怕记不住。在这段时间里,我大约每天投入两个小时在政治学习上,通常选在晚上7点到9点这个时段,那时候我对政治理论的兴趣最高。每天我会设定一定的阅读页数作为目标,以此保持专注。看过红宝书一遍后,我开始做《肖1000》,仅限于选择题,未做材料分析题,对于后者我只是浏览了答案,便于后续的记忆。选择题数量庞大,有些确实颇具挑战性,可能会出错不少,但这无妨,关键是找出错误根源,是因为马虎大意,还是根本不了解知识点,抑或是超出大纲范围。不断总结至关重要!做《肖1000》一方面用来检测过去一个月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的策略是前一天完成一部分选择题,核对答案后,次日再回顾错误题目,查找失分原因。
考研数学方面:
虽然不是高分,但是还是想多讲讲。用的资料:数学考纲,课本,二李全书,李正元的真题,660、400题以及合工大模拟卷。资料不多,毕竟数学资料贵精不贵多,关键是自己下笔多做两遍。具体时间安排就不赘述了,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按自己的进度安排。但是强烈建议开始复习数学的时候做一个整体计划,然后根据实际进度安排到每天即可。第一遍做全书的时候感觉都不会做也不要慌,正常现象。660这本书我强烈推荐,虽然我磨蹭了两个月才做完,但是做完以后我再刷第二遍全书的时候能做百分之七八十的题了。套题我是:五套试卷为一周期,3套真题2套模拟,这样会有难度区分;十天一周期,一天做套题,第二天订正外加复习以前的错题。但我这人呢非常粗心,题目数据能看错,计算也是小错误不断,导致真题模拟也经常上不了130,那时候还是有点急的,因为我的目标就是130+。但是考场上仔仔细细做下来的结果也还可以。所以大家平常不要太在意模拟成绩,没必要和别人去对比,只要认真总结错误争取下次不犯就好。时刻记得最后一次的考试才是你的分数。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的话,基础阶段是单词,强化阶段是各个专项。冲刺阶段真题。单词必不可少一本单词书,感觉死记硬背的效果并不理想,记单词,感觉效果不错,通过理解单词的构词,在句子中记单词,这是我感觉很有效率的学习单词方法以前很多人推荐张剑黄皮书,我没有用。也不是他不好,而是他内容解析太详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即使有,或许我也不会去看,我更喜欢何凯文的真题解析,里面他的解题思路,技巧我很喜欢。英语阅读作文可以通过做题来总结,强化阶段做专项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单词,不仅通过做阅读提高单词量,平时积累也很重要,再通过做真题来巩固自己对单词的理解应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一是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的基础课程,对理解和掌握整个经济学体系至关重要。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及其在市场中的相互作用,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等。
在微观经济学部分,供求理论、效用最大化、成本-收益分析、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以及博弈论是核心知识点。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概念去解释实际问题,是考试的重点。我建议多做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世界相联系,这会帮助你深入理解并这些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要重点关注国民收入核算、IS-LM模型、AD-AS模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等。理解宏观经济指标如何影响经济活动,并能运用模型进行预测和分析,这是考试的关键。对经济周期的理解和经济增长理论也需深度掌握。
学习方法上,我强烈推荐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结合的方式。例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配合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或尼科尔森的《微观经济学》,形成全面的知识框架。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它帮助你整理思路,巩固记忆。定期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找出知识盲点。
再者,讨论和交流也是提升的重要途径。找同学组队,共同探讨难题,或者参与在线论坛的讨论,这样既能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也能提高自有的表达和思辨能力。
保持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尝试用所学的理论去解读现实事件,这是一种生动且有益的学习方式。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