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国庆期间,我选购了肖秀荣的教材,包括精讲精练和1000题,另外还购入了大纲参考书,不过后者我一直未曾开启,我觉得专心阅读精讲精练并结合做1000题就已经足够了。我在十月完成了初步学习政治,平均每天投入约两小时。由于我自身政治基础薄弱,高中时期又是理科背景,加之在解答政治题目方面并不擅长,常常感觉自己的回答偏离要点。鉴于主观题是我的软肋,所以我专注于提高选择题能力。初次完成1000题时,我几乎没有收获,于是第二遍开始梳理错误,这种方法对我改正选择题错误大有裨益。然而,我后悔没有一开始就整理,等到第二次整理完毕已是十二月,已无暇再进行第三次复习,只能不断回顾错题集。对于主观题,我全心全意地背诵四套模拟卷,但实际上是在考前一周才开始,建议大家提前两周着手准备,因为内容比我预想的要多得多。我原本以为一周足以掌握四套卷,结果直至考试的最后一秒,我还在抓紧时间背诵。关于被称作“红宝书”的大纲,我的使用方法如下:首次阅读时,我只是快速浏览,不做任何笔记;第二次,我会对照历年试题标出关键点;第三次,则是反复记忆这些标记的部分。尽管我使用的是肖秀荣的系列资料,但今年他的预测题命中率不高,所以期望押题并非明智之举。进入十二月,我就进入了全力冲刺的阶段。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首先看教材,看看理论和例题就行了,课后题不用做,又多又没用,六月份开始做复习全书,数学资料我也买了不少,然后才发现数学做题在于精而不是多~好好研究复习全书,线代再做做李永乐线代讲义,这些刷完两遍再做其他题~十月份开始做真题,我做了张宇的30年真题,一天一套做了一个月,你不要这样哦,一天做两套吧,因为上世纪的题比较简单~十一月份开始做模拟卷,都很难,尤其张宇的,耐心做吧,做不出来就看答案,重要的是理清思路,想想为什么自己想不到要这样做呢?!做模拟卷时真的会想要放弃考研,这时,你要控制你计几,坚持下去。十二月份我又做了做错题,好好维持了一下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你掌握再多技巧,都不如多背几个单词多看几篇文章。阅读真的是要靠英语实力的。不建议做很多模拟题,真题是最好的,我当时真题阅读做了两遍,第一遍自己做然后对答案,第二遍一个题一个题分析,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查。每天早上我都会把前一天分析好的文章读一遍确定自己没有不懂的地方才过。最后我真的做到了考试的时候看一遍题就知道选哪个答案。作文的话可以看看王江涛的,多背几篇范文,仿写几篇。作文关键把字写好,别又修改最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金融学综合的复习,我将其分为三大块: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理论。微观经济学主要涉及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企业理论等内容,理解并掌握供求模型、效用理论、成本利润分析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宏观经济学则涵盖了经济增长、货币银行、国际经济关系等领域,GDP核算、IS-LM模型、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我特别关注的部分。
对金融理论,我主要聚焦于金融市场与机构、投资学基础、公司金融等方面。理解金融市场如何运作,熟悉债券和股票的基本特性,掌握CAPM模型、MM定理等核心理论,深入理解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这些都是备考的关键。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经济学原理,我习惯先凭教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凭做题来巩固记忆。对复杂的公式或模型,我会尝试自己画图解释,以加深印象。我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edX等平台上的课程,辅助理解难懂的概念。
我强调实践应用。金融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我会定期阅读财经新闻,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去解读市场动态,这既锻炼了我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也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不能忽视。凭反复练习,熟悉考试题型,提高答题速度,也能检验自有的知识掌握程度。我建议大家在每次做完一套题后,都要认真分析错误,找出知识盲点,及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