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资料:讲义,命题人1000题,考前四套卷,从9月份开始对知识点进行熟悉理解背诵,这大概持续到10.15号。同时也不要忘了选择题,9-10月份主要做单选题,11月份做多选题,至少来两遍。到了11.15号,我又开始背诵冲刺讲义,这里不仅包括选择题,也要开始准备分析题了,到了考前两周又背了背点题班讲义,在12月份,在做四套卷时,可以拿着分析题练练手,不一定把答案一字不漏的写下了,列出提纲,表明知识点即可。就这样,我就上了考场。(但说实话,自己近五年选择题真题没有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出现我这种情况,做做选择题真题还是挺有必要的)
考研数学方面:
过去的三个月里,我一直专注于数学学习,但遗憾的是,由于自身的数学基础薄弱,我在提升精确度方面仍然遇到困难。我认为这可能归因于练习的数量不足。对于数学,我的理解是需要构建框架并归纳题型。鉴于我的能力有限,我选择了专题的方式来总结题型,大部分的大题都能涵盖在这类总结中。这次我会将复习全书完整地过两遍,真题也要刷两遍,所有的总结都基于真题。快速得分的关键在于投入大量时间在那些经常出现的题目上,必须明确重点,深入理解这些重点。区分重点与非重点的标准就是历年真题。考研数学涉及的知识点比高考更为繁杂,而复习时间又相对短暂,无法做到每个知识点都钻研得很深。我推荐使用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它的条理清晰,习题量适中,可以让你有多余的时间反复研读。至于真题,我建议采用李永乐的版本。不断练习、思考、联系和记忆是提升的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持续努力是学习英语的关键。首要任务就是积累词汇,缺乏足够的词汇量,你的进步将寸步难行。我的策略是:浏览单词书并标出不熟悉的词,接着专注于熟记这些词,逐渐淘汰已经掌握的,而那些顽固记不住的单词,我会单独抄下来,不看中文解释,通过直觉去理解它们的含义。每日坚持背单词,但不必花费过多时间,早晨醒来和晚上睡觉前各半小时足矣。一旦词汇基础扎实,阅读理解就主要依赖于思考,定期练习至关重要,可以与词汇学习相结合。我个人使用的是黄皮书,感觉它与真实试题较为接近,尽管有些题目可能颇具挑战性,每天做一到两篇,每周整合四篇进行综合练习。质量远胜于数量,完成练习后要对照译文,对比自己的理解与原文的差异。对于完形填空和翻译,最好也能同步练习,毕竟实践才是王道。说到写作,推荐准备一些常见的话题素材,大约二十个左右就足够,再多也难以牢记。同时,要设计一份万能模板,最好是结合多个模板自创,以应对各种情况。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是基础。结构力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建筑物、桥梁等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应力状态以及稳定性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如静定与超静定结构、刚体与变形体、内力与外力、轴力、剪力、弯矩和扭矩等,这些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公式要熟练。结构力学中的计算公式繁多,如欧拉-伯努利梁方程、影响线的绘制公式、虚功原理、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等,都需能够熟练运用。建议凭做题来不断熟悉和记忆,理解公式的物理含义,这将帮助你在解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再者,案例分析不能忽视。结构力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多做一些实际结构的受力分析,例如桥梁的荷载分布、建筑的抗震设计等,这样不仅能提升实战能力,也能使你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
画图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无论是绘制剪力图、弯矩图,还是绘制影响线,都需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精细的手绘技巧。这不仅帮助你直观地理解结构的受力情况,也是考试中常常考察的一部分。
持续的练习是关键。结构力学的学习需大量的习题训练,凭不断地解题,你会发现自有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对复杂问题的处理也会更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