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土木工程材料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推荐参考书:肖秀荣系列(最好都买) 风中劲草(三本) 冲刺期间各种预测题(石磊、肖秀荣、蒋中挺等)我是理科生,政治真是一窍不通,但是考研政治还是有诀窍可寻的。综合一下我两年的复习经验,给出我觉得最好的时间安排。暑假期间加9月份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配套做1000题。10月份用风中劲草和他的配套习题(风中劲草中的题一般都只是作巩固知识点用,分析真题错题等还得用肖秀荣的)。整理各个章节的结构,为面的背诵做准备。11月中下旬开始关注时事(主要的仍然是肖秀荣的),做肖秀荣的8套卷和真题(我一般只看选择题),再快速过一遍风中劲草中的知识点和自己觉得薄弱的地方。真题部分重点关注的是马基,时事基本上可以略过。以上这些都是重点在选择题。12月份就可以开始背诵肖秀荣的4套卷,重点做题部分也是在选择题的毛中特和史纲(结合时事的部分)和最后几道时事的选择题。马基背诵肖秀荣知识点详解前面的知识框架。马基靠平时的理解和对知识框架的掌握,毛中特、史纲和思修就是基础和时事积累各占一半,其实大家都看了那么多遍大纲或是风中劲草,基础题一般都能选对,区分度还是看时事部分了,所以,考研政治还是要大家牢牢抓住考研前的最后一个月,不要因为几道选择题做得不好就妄自菲薄,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或许你比别人多做的哪几道题就会出现在当年的考研试卷上。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数学在这几科中还算比较好的,所以准备起来感觉比较容易。首先是从上半年就开始了课本复习,在暑假开始之前把课本通了一遍,暑假开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第一轮复习,用了7.8两个月;然后又开始了第二遍李永乐,中间回了一次家待了有半个月左右,用了两个月,实际复习时间为一个半月吧;然后李永乐第三遍,用了一个月;然后李永乐第四遍,主要是把之前每轮的错题看了一遍,用了半个月;12月下旬开始真题,一天一套。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部分就不用多说了,关键在于反复练习真题,大概做四到五遍,基本就能掌握没问题了。考研阅读的新题型是排序题,要求恢复打乱的文章原貌。说实在的,这类题目没什么捷径,主要依赖快速阅读能力和深入理解,以及敏锐的语言感知力,能够捕捉到篇章的连贯性和内容的逻辑顺序。这又回到了我之前强调的提高阅读速度的重要性。对于写作,需要重点操练。很多人认为作文只需考前临时抱佛脚背几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认真对待可以显著提升分数。在学习写作时,固然需要背诵一些范文,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独特且自然的表达,而不是生搬硬套模板。建议每周坚持写两篇,并严格控制时间,完成后参照范例进行修改和完善,持续这样的努力就足够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研究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的学科,它涵盖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三大主题。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学好材料力学的基础。强度理论主要涉及如何评估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刚度则关注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稳定性则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下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胡克定律、欧拉公式、圣维南原理等基础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是解题的关键,也是理解和应用材料力学的基石。对截面法、积分法等计算技巧的掌握也非常重要,它们能帮助解决复杂问题。
实验是材料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应力应变曲线的理解和分析。凭实验数据,了解材料的弹性、塑性和韧性等特性,这对理解材料的实际行为至关重要。理论学习的,要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亲手操作,直观感受材料的行为。
案例分析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式。凭对实际工程问题的研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桥梁建设中钢材的选、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的分析等,都是很好的实例。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做大量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还能训练解题速度和准确度。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很重要,这样帮助你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深化理解。
建议找一个学习小组或者导师进行讨论,不同的思考角度会带来新的启示。材料力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理解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将使你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