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交通运输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我对政治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因为去年差点在这一科上栽跟头,尽管总体成绩还算理想。我从九月起就开始着手复习政治,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当前时事五个模块,每个部分的重点各有不同。我要强调的是,单纯听讲座是不够的。听完一堂课后,我会查阅肖秀荣的教材来巩固和完善理解,接着做肖秀荣的一千题,第一次使用铅笔作答,标记出不确定的题目后再擦去答案。第二次复习时,只需关注之前标记的部分,并测试自己是否还记得正确答案。
具体到各个科目,首先是马哲,这门课绝对需要认真聆听,即使是讲师略过的部分也得自我研读,不能完全依赖讲解。马哲这部分变动不大,课程紧凑而系统。其次,毛中特的关键在于宏观理解和关联分析,不要局限于个别小节,我在听完课后经常回顾讲义,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收获颇丰。再者,对于史纲,可以在疲劳时作为放松,虽然讲述不深入,但足以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理解当年的时事热点。至于思修部分,我采取每天总结一章的方法,用了八天完成,自己动手绘制章节结构图并记录内容,效果显著。最后,时事政治部分,我购买了肖秀荣的小册子,反复阅读以加深印象,这样就可以了。
考研数学方面:
五月到六月中旬(即暑假前)过数学全书(张宇或者李正元的)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一定要全覆盖,不能漏掉全书上已有的知识点。做自己的知识体系图,这个阶段只要求做大体的,不用追求完美,后面在冲刺阶段再继续补充,那样才更有针对性。
考研英语方面:
从九月起,我开始着手处理真题,通常会预留一个下午的固定时段每周一次来进行模拟测试(不包括作文部分,留待最后阶段集中突破)。在其他时间,我会专心剖析试卷。对于模拟试题,适度练习以提高适应性是必要的,但不应过分依赖,以免分散过多精力。关于作文,当你开始处理近十年的题目时,可以同时启动这一环节。对于两类不同的考生,我有以下建议:A. 对于倾向于背诵模板作文的考生,我推荐王江涛的作文书籍。该书详尽地提供了各类作文的各种框架和内容,对于主要依靠记忆的同学非常有益,只是可能略显庞杂,如同历史教材一般。B. 对于思维敏捷或不愿在作文上花费过多时间的考生,我建议选择何凯文的《写作高分攻略》。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写作公式,能够覆盖多种类型的作文,既实用又有利于得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问题。理解其基本概念是关键。比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剪切模量等基础术语,必须做到清晰明了。要深入理解胡克定律、欧拉公式等核心原理,这些将是你解题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实例分析,凭实际问题来理解理论知识。例如,凭计算梁的弯矩图、剪力图来掌握弯矩和剪力的关系,或者凭分析柱子的压缩和扭转来理解稳定性的概念。这样的实践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力学模型,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和计算是材料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里的拉伸、弯曲试验,帮助直观地看到材料受力后的变化,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复杂的计算题,则需熟练掌握截面法、叠加法等解题技巧。我经常会在复习中做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以此提升自有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再者,画图和标记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正确地绘制应力状态图、应变状态图,以及在图上准确标注应力分量和应变分量,能够帮助你更清晰地表达思路,避免因表述不清造成失分。
团队讨论和答疑环节同样重要。你和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讲解,这不仅检验理解程度,也能从他人的思考中得到启发。定期向老师教,能及时纠正错误观念,确保学习方向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