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城市规划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无需过早着手,九月以后开始就绰绰有余了。我在大纲发布后才正式启动政治复习,那时我已经背完了两轮英语词汇,完成了张剑阅读教材的第一遍,专业课程也读了两遍。考虑到我身为理科生,政治基础不及文科生扎实,所以从那个时间点起,我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复习上。在政治科目中,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个重头戏,也是难点所在,建议下届考生提前投入更多时间深入学习,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多项选择题、单选题和论述题中,且理解难度较高,是区分分数的关键。不推荐自学大纲,因为其中涵盖的知识点过于繁杂。如果基础知识薄弱,报名参加辅导班可能更为可靠,老师会侧重讲解重要考点。除了上课,大量做题是考研的必要环节,有助于巩固理解并增强记忆。我推荐风中劲草的练习题和肖秀荣的系列习题,尤其是临考前的最后几套,因为它们的知识点贴近考试,题目解析清晰明了。到了十二月左右,如今年的政治试题偏向冷门,未覆盖一些重要的时事热点,大题设置也有点出乎意料,过分依赖培训机构可能会吃亏。当然,今年难度较大,预计明年会相对简单些,下一届考生在备考政治方面或许会更幸运。
考研英语方面:
准备考研阅读时,首要任务依然是先前提过的词汇积累,紧接着最关键的就是历年真题。我在复习过程中设定了规划,由于起初对真题不甚了解,我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来通读一遍,这期间包括查找并整理陌生词汇,以及解析和记忆复杂的句子。从第二次开始,除了阅读和解答题目,我还深入剖析了文章结构,并尝试背诵其中的疑难语句。接下来的多次重复研习让我不断有新的领悟,可能是理解了一个词汇的独特用法,或者是洞悉了命题人在设置某个问题或段落背后的想法。关于真题解析书籍,市场上的选择繁多,我曾陆续参考了张剑的黄皮书和《考研真相》。关键在于,对真题的钻研不能盲目,每一次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收获。通常我会把下午两点到四点这段时间用于深度研习真题,而晚餐后的一小时则用来完成两篇模拟题。无论其余时间如何调整,这两个时间段我是固定的。不过,具体时间安排应依据个人的学习习惯。我只是想突出强调真题在复习中的核心地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城市规划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涵盖了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深入理解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例如城乡规划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建议大家多阅读专业书籍,理解并记忆关键概念,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既能深化理解,也能提高答题的灵活性。
城市规划设计则更注重实践和创新。这需具备好的空间感知力和设计思维。我推荐大家凭绘制草图来训练自有的空间布局能力,从小尺度如社区公园设计,到大尺度的城市新区规划都尝试练习。学习使用CAD、SketchUp等设计软件也是必备技能。对规划方案的评价标准,如可达性、环境友好性、经济合理性等,要能熟练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定期复习,把每天学到的知识点整理成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做历年真题是非常有效的备考方式,它帮助你了解考试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我也会参加一些在线讨论或实地考察活动,从实践中学习和验证理论知识。
我想强调的是,虽然这两门科目各有侧重点,但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城市规划基础为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规划设计则是理论的实践检验。在学习过程中,需将两者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