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大家一般都没有时间去练习做分析题,感觉效率不高,成果不大,其实分析题很有意思,我在做题的时候会拿一只铅笔,先看题干问的是什么,让我答什么,然后带着问题看材料,看到相关能用上的东西就用铅笔划着,划的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材料内部有逻辑性,有层次性,然后总结自己划出的材料的总体意思是什么,于是分条明列,然后刚开始做题的时候一一对应,做的多了你就有感觉了,当你以后对应正确的时候你会感觉,好有成就感
考研数学方面:
我用的是2015版的李正元复习全书,粉色封皮。这本书还是比较经典的,非常锻炼计算能力,我也是看了各种经验贴才选择这本书的,新版的复习全书我没用过,张宇的书我都买了,但是我觉得不太适合我,有些题目比较偏比较怪,数学基础不太好的不建议。第一年复习数学走过许多弯路,还好第二年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我觉得第一年我最大的失误就是眼高手低,看书看得很快,表面上复习进度很快,实际上基础没打好,到后来计算能力特别差,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对,所以复习数学一定不要贪快。所以第二年的时候,我自己准备笔记本(正儿八经的笔记本!不是让你找一堆打草纸,用完就扔),一个题一个题的做,就是从现在开始就要训练自己按步骤做题的能力,开始的时候可能觉得没啥用,到后期你做真题或者模拟题训练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不会写的乱七八糟,非常有条理,除了复习全书我还做了660,660是检验你基础打的牢不牢固,计算能力强不强的指标,上边虽然看起来是选择填空,但是计算量很大,技巧题不多,题目也比较经典,推荐暑假做。最后要说的是模拟题,建议多做!!我用过张宇四套卷,八套卷,李正元经典400题,合工大五套卷,强烈推荐合工大这套题,难度适中,模拟题一般比真题难,特别是张宇的题,其实,真的不要看得太重,模拟题就是查漏补缺以及训练你做题速度,控制做题时间的,多做模拟题,你真正考试的时候不至于安排不好时间,最后最不完,训练做到了,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还有一点需要补充就是,数学也需要背的,早上脑子很清醒,大家都用来背英语了,根据我第二年的复习状态,我每天上午都给数学,去自习室先把笔记看一看,记一记,在开始做题,一般看完一门另一门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每天重复你的笔记非常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备考的挑战主要在于高质量的参考资料匮乏,难以找到与实际考题相匹配的材料。在书籍选择上,我仅依赖于张剑的黄皮书,认为仅凭真题就已经绰绰有余。有些同学推崇考试虫的长难句和阅读笔记,但我并未尝试,故不便评论。对于真题阅读,我从1996年开始,逐篇精读并多次复盘。我对每篇文章的要点进行了详尽整理,并且针对每道题目和选项,我都运用特定的方法来分析其类型和设计。经过大约五年真题的训练后,处理2002年以后的试题时,阅读部分通常只会出错两至三题。完成学习后再深度剖析真题,你的能力将实现显著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路原理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是理解电子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和电流定律(KCL)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是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基石。欧姆定律、电阻串并联法则以及电源模型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具体的知识点上,网络定理如叠加定理、戴维宁等效定理、诺顿定理等,需深入理解和熟练应用。这些定理会帮助简化电路,进行计算。频率响应、滤波器设计等内容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要注重理解其物理意义和设计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凭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比如搭建电路,观察其工作状态,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实践能力。多做习题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关键,建议使用教材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以及历年的考研真题进行练习。
对电路原理这种理论性较强的科目,画图分析法也是很好的工具。凭画出电压源、电流源、电阻等元素,直观地看出电路的工作状态,有助于理解并解决问题。
我强烈推荐使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论坛、学术网站等,那里有很多前辈的经验分享和难题解析,作为课本之外的学习资料。定期复习,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整体认知,这对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