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让我们来聊聊大家都很关注的预测题!仅仅依赖肖老的四套卷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他本人也提到,如果目标只是过线,那么完成四套卷的背诵基本足够。别幻想着押题老师会凭一本书就能精准命中一题,这太不切实际了。通常情况下,老师们会依据一本书,比如在近代史部分出四五道题,让你去记忆。因此,政治学习还是不能忽视,它对于选择题的解答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利于后期的背诵阶段。推荐资料包括:肖秀荣的政治三件套(知识点精讲精炼、1000题、命题人讲真题),政治大纲,以及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
考研数学方面:
首度复习高等数学时,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粉皮本),对于线性代数,则选用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阅读的同时同步解决习题,坚持独立思考,即使查看答案后,也会重新独立计算以巩固理解,绝不依赖捷径。我还习惯在书旁标注解题步骤和关键点。如果可能,这两本书最好能通读两遍。我每天平均投入约5小时于数学学习。然而,一轮过后,早期内容难免有所遗忘,所以在第二轮,我侧重通过练习题来唤醒记忆,提高技能,选择了660题,并在做题前梳理章节知识点,这有助于深化基础概念的领会。
进入后期的一个月,我每天上午专门做一套数学试题,交替使用真题和模拟题以适应不同的出题风格。熟悉真题能有效掌握常考重点,但难以覆盖所有知识点,这时,模拟题的预测功能就显得重要。我挑选了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预测卷中的10套来做,其中涉及的差分方程题目,在之前的预测题中已多次练习,因此答题时非常流畅。级数部分我一直存在短板,却心存侥幸未加弥补,导致考试时遇到相关大题只能凭空想象,颇为艰难。到了复习后期,真题得分稳定在135分以上,模拟题则保持在120分左右。
面对遗忘的内容,我会抽出时间专项复习。做模拟卷时遭遇挫折是常态,我通常每隔几天的综合训练后,会用一天来填补知识空白。如果时间更充裕,我会增加更多模拟题的练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熟练程度还需提高。总的来说,考研准备应尽早开始,而非拖延。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分为几大模块:完型+阅读+翻译+作文,其中单词是重要的基础。真心奉劝有上进心的师弟师妹,不管平时学习多么不努力,英语绝对不能放弃,最好早点考个雅思托福,出不出国另说,好歹有学英语的动力。毕业前夕,不管是考研出国找工作,英语都占重要比例,怎么投资都不吃亏。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概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的基本职能。在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的,要注重其在实际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例如,计划不仅包括长期战略规划,也涉及日常运营决策;组织结构的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率和效果。
深入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各种管理模式,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官僚制模型等,这些都是基础考点。关注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如权变理论、系统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这些可能在论述题中出现。
再者,管理学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子领域也是重要的复习点。比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选拔、培训开发、绩效考核等内容;理解运营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区别,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工具;在财务管理中,理解财务报表分析、资本结构决策和投资评估的方法。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一方面,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对每个主题有全面的理解。另一方面,做笔记和整理思维导图是很好的辅助工具,它们能帮助理清复杂的关系,提高记忆效率。案例分析是非常实用的学习方式,凭分析真实的商业情境,深化理论理解,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定期自我检测和模拟考试同样重要。找些历年试题或者练习题来做,检验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