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我是在下半年出了风中劲草才开始的。选择题我买了1000题但没做,而是用风中劲草的知识点熟悉考点,然后做配套的习题,最后在临考前一段时间再把题浏览一遍巩固。主观题我则是最后一段时间背了肖四其他都没管。而英语,我在一年前的期末至寒假,背了一本英语单词书,不过后来忘了很多。然后到了大三下开始坚持每天定量阅读理解和单词,不过很遗憾由于复习精力有限最后都没有坚持下来,主要还是大四上学期定时做考研真题记单词和熟悉答题感来培养的应试能力,而且这样还能大概能估到英语分数。数学我由于基础还不错,虽然最后成绩马马虎虎,但复习时能迅速找到关键考点和题型。如果大家基础不好也别担心,我当初通过大三下+暑假+大四上前半月,做了一遍全书和配套习题,就感觉基本把考点都容纳了,买了660但是没做。我认为大家只要认真刷一遍这套资料吸收好,那基础也应该不错了,不过要是考今年这么难那还是要靠一些思维能力,这个因人而异尽力就好。最后在考研前一段时间又看了遍做过的全书上的知识点和题,归纳总结,差不多了后就开始定时做真题直到开始考试,期间还做过模拟卷,不过有点难,做了几套就放弃了。
考研数学方面:
七月份开始一定一定要开始做复习全书!我不太喜欢有些人的说法,说什么什么书看了多少遍刷了多少遍,数学哪里是可以看就看会的,一定要动手去做,并且一步一步来绝对不可以看答案!我当时全书一共做了3遍,第一遍可能会比较慢比较吃力很多题都不会,没关系,这时候应该做一个记号,这样下一次方便我们找到一些不会的题目和知识点再进行复习。做标记很重要,这关系到你后来的复习计划,比如划√的表示这道题你完全不会,划?的是由于你粗心导致的错误,划※表示你可能只做对了一半或者知识点没有特别清晰需要再做一次等等。做一遍要有做一遍的价值,不能等到再拿到手里的书都不记得当初自己哪里学的不够好哪些学的还不错,这样给我们第二次的复习节省了时间并且标记了重点。当时我做全书到第三遍的时候也并不是说又把所有的题目全部做了一遍,只是把一些我常出错和不会做的题型拿过来又做再总结,可惜也许自己头脑不灵光最后的最后还是有些题目没有想明白。全书第三遍搞定后,基本上就不看全书了,把它留下来当字典用,做题时碰到不熟的知识点再翻下全书。最后两个月就是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也是模拟真实考试那样,早上抽出3个小时来做,一套一套做下来,并且把不会的认真分析,直到弄懂为止。
考研英语方面:
面对一本单词书,我不急着立刻开始记忆,而是先拿起一支亮红色(颜色自选)且较粗的荧光笔,划去那些我一看就能理解其含义的词汇。这些词是那些一眼就能立即反映出意义,无需任何思索的。经过这一步筛选后,我便每日专心攻克1至2个单元。早晨在自习室,我会迅速浏览一遍,接着从末尾反向扫回开头;晚上再重复这样的过程两次,全程不出声。四次浏览结束后,我会将当天学习的单词抄写在纸上,回家后用MP4对着英文单词录制对应的中文释义。次日,我会通过听录音并核对单词书来检查效果,遇到完全陌生的词就用蓝色笔标记,解释不完整的则用黄色荧光笔标注。这个流程我一直持续到结束。我认为背单词需要反复多轮地看,每个单词不必花费过多时间,但要多次查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在课程中,主要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两大部分。描述性统计主要关注如何用图表和数字来描绘数据的特性,如平均数、中位数、模式、方差等;推断性统计则涉及样本与总体的关系,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等内容。
在学习统计学时,理解概念是基础。例如,要深入理解概率分布,如正态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等,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掌握抽样分布理论,尤其是中心极限定理,这是进行假设检验的基础。对计算部分,比如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等,不仅要会做题,还要理解背后的逻辑和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至关重要。利用R或SPSS这样的统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凭模拟实验,直观地看到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结果变化,这对理解统计概念非常有帮助。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多做一些案例分析,将统计知识应用于经济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问题中,不仅能提升分析能力,也有助于你在考试中写出有深度的答案。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同样关键。凭做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来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不足并及时补救。参与讨论小组或者找一位学习伙伴,共同探讨难题,互相督促,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