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世界经济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成绩平平,缺乏独特高效的学习策略可供借鉴。假如时间允许,建议尽早启动复习,力争将《精讲精练》通读两遍。在考试前两周,必须不断默写《肖四》和《肖八》的主观题目。同时,选择题同样举足轻重,我在考研的最后一个月里几乎全神贯注于记忆政治知识点,由于记忆力欠佳,大题的背诵过程如同轮回般反复。然而,在备考期间不必过于焦虑,毕竟达到国家线的标准并不苛刻,过分追求高分并无太大价值。每个人都应完成一轮复习,尤其是选择题部分。最终考试时,大多数人的大题得分相仿,书写不佳会明显吃亏(我自己就深有体会,仍在苦练字迹)。因此,分数差异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大致过了一遍全书和十八讲,整理了十八讲的知识点,9月份开始真正的复习,笔记很重要啊,后面做题有知识点忘记了翻笔记会比较方便,再做相应的全书上的内容,这样印象更深。二刷完全书我就开始做1000题了,虽然题目比较难,但是对提高能力比较有帮助。到了11月底我才开始做真题,只做了一遍,后面又做了一遍错题。总的来说,感觉数学复习的还算可以,今年数二考的也比较简单,快交卷的时候发现因为一个小失误做错了一道10分的大题…心痛…
考研英语方面:
九月份,临近考试之际:每日设定半小时用于背诵单词,务求持之以恒。开始策划个人专属的作文模板,并及时记录与记忆在日常中碰到的优秀语法构造和词汇表达,每周力争完成至少一篇小作文和一篇大作文,可寻求教师指导修订。坚持不懈地写作,当步入考场的那一刻,你会感激自己的付出。对于阅读理解,应以真题为主,首次练习需严格控制时间,力求在15分钟内完成,因为考研英语的时间非常紧迫,每篇阅读的分配时间大致为12至15分钟。第二轮做真题时需深入研读并尝试全文翻译,这将对后续的翻译练习有所帮助,同时能提升你的阅读理解技巧。英语真题无疑是最佳的学习资料,务必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完形填空,可能无需投入过多时间,通过实践真题找到感觉即可。翻译部分既耗时又得分不高,但若志在高分,则需下一番苦功。至于新题型,它有多种类型,推荐找些模拟题练习,毕竟真题数量有限,不过这一部分有一定的解题规律,而且一定程度上依赖运气。总而言之,阅读和作文占据了70分,是复习的重点。阅读理解有许多策略,例如同义词替换是最常见的现象,随着时间推移,你们会逐渐熟悉。而作文,你需要构建一个适用各种情况的模板,并积累一些精彩的引述和实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基础。西方经济学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领域,从供求理论到市场均衡,从国民收入核算到经济增长模型,每个概念都需清晰把握。例如,需求的价格弹性、边际效用递减法则、IS-LM模型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一定要多做笔记,画图辅助理解,因很多理论凭图表直观地展现出来。
掌握分析工具是关键。西方经济学强调逻辑推理和定量分析,学会使用供求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AD-AS模型等进行问题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要熟悉并能运用公式,如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计算,以及菲利普斯曲线、索洛增长模型等宏观经济模型。
再者,案例分析是提升理解的途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深化理解。比如,你思考为什么某些政策会改变供求关系,或者如何解释某个国家的经济现象。这样不仅能帮助记忆,也能训练经济思维。
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定期进行自我测试,检查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按错误进行反思和修正。也要关注时事热点,如国际经济局势、政策变动等,因这些都可能成为论述题或案例分析的素材。
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持续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经济学相关的期刊论文,帮助你了解学科前沿,拓宽视野。积极参加讨论小组,与他人交流,碰撞出新的理解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