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和红宝书,但我比较偏重前者,尤其是哲学部分,解释非常详细,课后的真题可以让人明白重点之处,而且不同颜色的字体可以引发看书的兴趣,我看红宝书大篇大篇的文字一会儿就犯困。在看书时也要有自己的规划,如每天看多少页,几天看完,几天的通融期(一般不能准时完成,会有小事的耽误,但你可以定一个两天的通融期),这样你就可以比较主动的把握时间,我约定每天20页,后来发现不易完成,改为15页,这样耗时1个月完成,我一般在每天早上花2个小时左右,因为看书易跑神,多是边读边理解,这个可以依个人习惯而定
考研数学方面:
大学一年级学的高等数学几乎已从记忆中消失,于是我又购入了同济和浙江大学的数学教科书,打算从头开始温习。每读完一个章节,我会立即完成对应的练习题。由于大三时专业课程繁重,留给考研复习的时间实在有限,因此我未能独立完成课后题目,大部分时间是参考答案来做的,这无疑影响了我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接着,我开始挑战复习全书,却深感挫败,发现自己几乎无法完整解答任何一道题。于是,我决定再次从头学习,尽管进度可能较快速浏览书籍稍慢,但提升显著,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此我想强调,复习次数多并不等同于掌握得好。关键在于能否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虽然我没有反复阅读多次,但我确保每次阅读的质量都极高。我还使用了张宇的真题大全解作为辅助,并购买了一套空白的真题卷进行二次练习,期间也尝试了一些模拟试题,如合工大五套卷等。建议大家在研读全书和辅导讲义时做好笔记总结,这样在后期做真题时能方便查阅。
考研英语方面:
说一下英语吧。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重要的是请讲三遍。其实我就是在单词这方面有点吃亏,一开始我老觉得单词这么多,背过也就忘了,还不如把时间省下来做会真题呢,其实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就算你背完一遍也没记住,但做题时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你会感觉好多词很熟悉,有印象,有时候联系上下文猜也能猜对。所以单词必须要背,而且要早背,最好多背几遍。我当时背单词背的就晚了,没什么时间了,就买了一本王江涛的十天搞定考研单词,小册子形式的,上面浓缩了考研高频词汇,我感觉还不错。不过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一样,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单词书很重要。英语还有阅读,新题型,完型,这些题型就需要你多做真题,多做几遍,并且把重点放在阅读上。作文就是也要多背,最重要的是要多自己动手写。其实这些我相信大家也都看过不少经验了,我就是多强调一下单词的重要性,免得再有学弟学妹和我一样走弯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测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遥感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第一步。比如,你需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坐标系统,怎样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以及如何运用GPS进行定位等基础知识。这些都需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结合教师的讲解,深入理解并记忆。
实践操作同样关键。测量学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技能的训练。例如,水准仪、全站仪的实际操作,地形图的识读与绘制,都需在实验室中反复练习。每次实验都要认真对待,因这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再者,理解并应用公式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测量学中有很多计算,如距离、角度、高差的计算,都需用到特定的公式。对这些公式,不仅要,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样灵活运用,在解题时游刃有余。
历年真题的研习不容忽视。凭做真题,你了解考试的出题风格,找出常考知识点,也能检测自有的学习效果。每次做完一套题目后,一定要认真分析错误,查漏补缺,这样不断进步。
团队合作也是测量学的一大特色。很多项目需小组协作完成,培养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不仅对学习,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