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主观题方面,需要背诵的一般分两类,一是书上的知识点,通过前期复习应该已经知道了哪些是主观题的重点;二是一些名师的考前模拟试卷,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之四:最后四套题》和肖秀荣的《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10、11月时,很多考研机构就出了模拟试卷,一般叫8套卷、10套卷之类,这些试卷的选择题可以做,主观题其实没必要做,因为有不少都是前几年的旧题陈陈相因。我说的那两本书都在12月中旬出版,不要以为它出版得太晚、最后时间来不及就不买了,越是后期出版的书越能体现当年的时事政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基础复习。如果有的同学有余力,能把这些模拟题先自己做一遍再背,效果会更好。我就做了一小部分,后来时间紧就没再做,直接背了。有消息说肖秀荣的比任汝芬的押题更准,因为任汝芬的试卷出版稍微早点,考研命题组也看到了,就会有意避开那上面的题;而肖秀荣的试卷出版在命题结束后,和真题相合的可能性大些。前几年的模拟卷我没考察过,不过从2014年看来,确实是肖秀荣的4套卷押题概率大。这个消息供参考。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5500的大纲词汇,谁都知道是掌握考研英语的基础,但大多数人都困惑在背记单词的痛苦之中,我的第一次考研就失败在几乎三分之二的单词都不认识,后来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当单词基本认识的时候,做对题就不是那么难了。阅读是英语中分值最大的一块,我从初中开始,对自己阅读还是很有信心,速度比较快,准确度也还行。真题的利用很重要。楼主做了三遍,大趋势是一遍比一遍强,肯定不排除有些题最后楼主熟悉得不看完也知道选什么。最让楼主揪心的是新题型。第一遍,楼主狂扫历年真题,做得顺风顺水,什么排序选择如有神助。当时我觉得新题型也不难嘛。一个半月以后,做第二遍,我的天,错得不要太多。。。我当时也楞了,为什么第一遍做得对第二遍反而错那么多。这个原因至今不明。到第三遍,也不如第一遍好,比第二遍强点。非要找个原因,只能归结为灵感了。新题型分两种,一种是七个句子选五个放进原文,一种是排序题,后者是真心难。楼主在考前一周心里都打鼓,从我复习情况来看,新题型发挥各种不稳定,摩羯座最怕不能控制的事情。不过做新题型有一个原则,别慌。不管有多难,要仔细发现线索,静下心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各位在前面题型上速度加快,给新题型留下足够的时间。好在今年没有考排序题,楼主也还发挥得不错,阿弥陀佛。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信息资源管理基础,这个科目主要涵盖了信息的获取、组织、存储、检索和服务等方面的知识。你需理解和掌握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信息资源的处理。特别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信息政策、法规以及伦理道德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数据库管理和信息系统的设计也是重点,需熟悉SQL语言并能分析设计简单的信息系统。
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程则更偏重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你需理解图书馆的历史发展,掌握图书馆分类法和编目规则,比如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和AACR2等。情报学的基础理论,如信息需求、信息行为、情报检索系统的工作原理,也需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数据分析和用户研究的方法,例如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是你在实践中可能需用到的工具。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把每一个主题都看作是一个大树的分支,将细节知识点挂在其上,这样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尽可能多地进行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例如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小型的信息管理系统或进行一次信息需求调研。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凭历年真题或者模拟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