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成了我复习的起点。尽管这四十万字的篇幅对我而言并不算太过庞大,但内容略显单调,且由于类似的叙述风格,容易让人混淆概念。然而,一旦攻克了首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显得轻松许多,而近现代史和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难度几乎为零。当时,我将这本书与《肖秀荣1000题》结合使用,每读完一章就像学习教科书那样做相应章节的选择题,这种方法让我受益匪浅。题目帮助我确定了阅读的重点(即使几乎每一处都是重点)和知识点间的差异,从而减少了混淆的可能性。由于我在后期几乎没怎么死记硬背(几乎没有长时间抱着书背诵的经历),所以我坚信这次深入阅读对我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我这种阅读速度较慢但能记住更多的人来说,我自诩这是“理解性记忆”,并大力推荐这种方式。因此,我认为这两本参考资料极其有价值,有大神提议大纲解析应再读一遍,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值得一试。在此之后,我还天真地把《肖秀荣1000题》中的解答连同答案都抄了一遍,虽然并未记住多少内容。不过,事后反思,或许这个过程无形中还是有所助益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觉得考研英语和大学四六级英语之间关联性不太明显,完全可以凭借一年甚至半年的努力来攻克。英语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积累。首要任务就是掌握词汇,因为词汇是英语的地基,必须先学词汇,然后再去研究语法和策略。我个人认为,英语学习就像一个良性的螺旋递进过程。
这个“黄金循环”包括从词汇到复杂句子,接着从复杂句子到阅读理解,然后从阅读理解到试题,再从试题反哺阅读理解,继续深入理解复杂句子,最终再次回归词汇。首先,我们需要背诵单词,特别是那些常考的高频词,这些词汇经常出现在考试中。当词汇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转向学习复杂句子。一旦能驾驭复杂句子,就可以开始尝试阅读理解。刚开始做题时可能会错误连连,这意味着你尚未真正领悟阅读的精髓。这时,你需要查看答案,找出每个问题在文中对应的复杂句子,仔细理解并记住这些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就构成了所谓的“黄金循环”。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来谈谈数学分析。这是一门深入研究实数、函数、极限、微积分等基本概念的课程,它要求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精确的理解能力。我认为,理解并掌握实数的完备性是关键,这是整个数学分析的基础。对极限理论,要深刻理解ε-δ定义,并能灵活运用。在微积分部分,重要的是掌握连续性、可导性和积分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尤其是那些需深入思考和推理的题目,以此提升自有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接下来是高等代数,这门课主要探讨线性空间、线性映射、行列式、特征值等问题。理解线性空间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至关重要,向量空间的基和维数则是其核心。对线性映射,要明白它是如何在不同基下表示的,以及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含义。行列式的计算和应用也是考试的重点,例如利用行列式求解线性方程组或判断矩阵是否可逆。欧几里得算法和线性空间的同构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我推荐大家凭解决实际问题来深化对这些概念的理解,熟记公式并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保持好的学习习惯。遇到难题时,我会先尝试自己解决,无法解答再寻求他人的帮助。我也经常回顾前的笔记,不断巩固知识。我,只有深入理解和熟练应用,真正掌握这两门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