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开始研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同步完成他的1000题,每学习一个章节就对应做相应的习题。直到十月中旬,我已经全面复习了一遍,这里的“复习”并不意味着匆匆浏览,而是投入地深入学习,特别是对关键知识点的把握。在十月中期结束后,我开始了风中劲草的记忆,同时也对1000题进行了第二次刷题。制定好每日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明确自己需要背诵多少页,并确保能在最后期限前完整地复习一遍。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备考建议,有人提到为了达到70分,他们背诵风中劲草高达三遍,甚至有人背了五遍。我认为这应根据个人能力来定,如果你能快速记忆且保持良好的效果,多背几次确实有益于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点是必要的。到了后期的冲刺阶段,肖八和肖四是主要攻克的目标。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是两者都进行背诵;若时间紧迫,专心背诵肖四也足够了。
考研英语方面:
推荐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定各项背诵计划(不局限于英语,专业课政治都可以应用),可以通过绘制表格等方式,按照日期记录复习。我一般是每天复习完毕然后再开始新任务,这样能够保证记忆的持久性,早期看的到考试也不会忘记。新题型和完型我采取的就是靠前半月才开始做了三年真题、一方面因为新题型难度不大、另一方面、完型这个东东练不出太大效果。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政治学原理,这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权力、国家、社会、公民等核心概念的深入探讨。我认为,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政治理念和理论框架是关键。我建议从阅读经典原著开始,如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等,这些作品帮助你构建起政治学的基础知识体系。关注当代政治现象,凭新闻媒体了解实际政治运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习更为生动。
国际关系史则更偏重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你需掌握重要的条约、战争、会议等历史节点,以及这些事件如何塑造了当今的国际格局。我建议使用时间线法来梳理历史脉络,比如从维也纳体系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再到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阅读一些专业的国际关系史书籍,如“二战”时期的外交文件,或学者的研究论文,都能帮助深化理解。
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我都采用了笔记整理法。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论文,我会做详细的读书笔记,提炼关键观点,形成自有的思考。定期进行复习,凭制作思维导图或者做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
在备考过程中,我还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论坛活动,与他人交流思想,这对拓宽视野、提升批判性思维非常有帮助。我发现,定期参加模拟辩论,能够锻炼我快速理解和应用理论的能力,也能提升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