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制糖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从7月末持续到10月初,我会仔细阅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本书,尤其重视前两者,确保深入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并梳理清楚知识框架,然后进行记忆。在繁重的考研复习期间,阅读政治书籍可以作为一种轻松的调节,每当学习感到疲倦时,我会抽两个小时来专注政治。对于后两门课程,我可以快速浏览,重点记忆章节概述。接下来,进入第二阶段,从10月中旬到11月底,我会做风中劲草的选择题集和历年真题来提升应试能力。最后,从12月初到12月底,我将集中精力做肖四等预测卷,并且背诵大题答案。或许你不明白为什么看政治课本这么重要,实际上,在这四门科目中,政治最容易被忽视,但也最容易提分。政治的核心是选择题,而要做好选择题,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考研数学方面:
大概三月份开始看教科书。我建议看前先了解一下具体需要看哪些章节并标注好,不要一股脑就开始投入学习。对于像我这种大学数学基础比较弱的同学,我建议是先自己认真看书,看书的目的是为了熟悉一下知识点,数学毕竟比较难,我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把老师讲的重点和解题思路技巧都记了下来,以便日后复习用。同时我还买了复习全书以及历年真题全解和八套卷四套卷。怎么说呢,贪多嚼不烂。其实我个人觉得把课本与上课的笔记吃透、把历年真题全解认认真真做两三遍就应该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面临的重大挑战,自决定考研以来,我对它的复习始终如一,未曾间歇。我觉得英语的核心在于词汇、阅读和写作。积累词汇是个持久的过程,每日早晚必不可少,我使用了一本小巧的《十天攻克考研词汇》,大小与四级词汇书相仿,它是依据记忆曲线设计的,我个人觉得还挺实用。对于复习材料,我只信赖真题,深入剖析,反复推敲,因为真题中蕴含着出题规律。总计下来,我用过了三套真题集,先是逐字逐句地翻译了一遍,接着又进行了快速阅读,这些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穿插在不同的时间段。英语阅读初期,我坚持每天一篇,全文翻译确实耗时颇多。有时错误连连,难免感到单调乏味,但记住,这只是练习,不必过于介怀,犯错是成长的一部分,关键是要了解自己为何出错。通常我会把英语复习的时间安排在上午,看完政治后就开始背单词,接着做阅读理解。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生物学综合涵盖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生理、遗传、生态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对每一个部分的理解都需深入且全面。例如,微生物的基本结构和生活周期是基础,要理解清楚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掌握各种繁殖方式;在微生物分类上,了解并各类微生物的特点和代表物种是必要的;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如呼吸和发酵,是理解其生命活动的关键;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如转化、转导、接合等,是深入研究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的方法。对复杂的生理过程或遗传机制,凭画图或者构建模型来帮助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尝试制作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
实验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熟悉并理解常见的实验技术,如显微镜技术、培养基制备、菌种分离纯化、生化鉴定等,不仅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应用,也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你找些实验手册进行模拟操作,或者参加实验室的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再者,关注微生物学的最新科研动态也非常重要。阅读相关文献,尤其是经典和高引用的文章,能你了解到学科前沿,有可能在论述题中派上用场。这些文章也会提供更深入的思考角度,帮助你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历年试题的练习不容忽视。凭做题,你了解考试的题型、难度和出题趋势,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训练。答题技巧也很重要,比如如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试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