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个人分数不高,也没有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分享。如果时间充裕,还是早点开始吧,争取把《精讲精练》过上两遍。考前两周一定要反复背诵《肖四》和《肖八》的主观题。另外选择题也非常重要,考研前一个月我都沉浸在背政治的癫狂中,无法自拔,因为记性不好,大题也是背了忘忘了背。不过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也不用过分紧张,毕竟到国家线的要求并不难,追求太高的分数也没有意义。大家都要做一遍啊,主要是选择题,最后考试大家的大题分数都差不多,当然字写的不好很吃亏(我就是其中一个,还在努力练字中),分数差距就在选择题上。
考研数学方面:
题型为主进行复习并不是我否认这种学习模式,我自己也会穿插用这种学习模式,也是因为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做啥都会的境地,但我所坚持的学习路线可能与你有所不同,一般会从掌握原理的知识层面后辅以题型总结进而达到对学习有所助益的效果,而单纯就题型而学习题型,我是不推崇更应该说是反对的,拿一个最近的真题例子说明,比如2018年数学一、三的中所出现的那道概率论试题中的出现了一道“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题型,而就以往的复习全书中都是“离散+连续”(2016、17年)或者“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查阅过所有的题型类书籍,都没有一本书籍有过对此类题型做过说明,这不应该说成是又出现了什么新题型,因为就这道题目考察的本质还是我们所学过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从知识原理层面它不属于超纲题,但就题型而言,它反而是一道“超纲题”,倘若一本题型类书籍仅仅依赖题型就想涵盖所有考察内容,不仅是在降低研究生入学的门槛,也是在侮辱命题老师的水平,但就近几年的真题而言就是最好的说明。说到这,我相信你该明白的问题也就明白的差不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的强敌,因为我没有学习英语的天赋,可以说对英语并不敏感。我从4月份左右就开始准备英语,因为我觉得英语对于我来说是个持久战。大概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6月份),侧重点是背单词,这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它贯穿了我们考研的始终。单词书用一本就可以,我用的是红宝书,那本厚的大概背写了3遍,之后一直用的是那本薄薄的小本,一直背,每天都在背单词。刚开始可能比较慢,大概保证一天两个小时的单词背诵,这时可以结合着96年之前的真题练手,注意一定要重视真题,珍惜真题,也可以偶尔做作黄皮书的阅读多少篇,对错不要太在意,多积累单词。每天保证至少两篇的阅读理解。第二阶段(6—10月份),这一阶段单词差不多记完了,所以要侧重阅读理解,但是单词还是每天都要背,需要40分钟左右。最好保证每天下午做一套真题,一定要认真分析真题,每一个单词都不可落了,还有里面的长短句都要搞懂,如果有精力,背诵几篇经典的真题阅读就更好了。其实这一阶段已经在提升你的翻译能力了。第三阶段(11——12月份):每天大概20分钟熟悉一下单词,每个星期做一两套真题就可以了,要把握时间。到最后时间紧张,每天可以只写一两篇阅读就可以了。另外练习一下完型、翻译、新题型,还有自己把热点话题练习一下写作,可以找同学互改一下,也可以背诵几篇范文,然后形成一篇自己的模板作文会更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工程热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的核心在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是分析任何热力过程的基础。第二定律,即熵增原理,则揭示了自然过程的方向性。这两个基本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构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石。
掌握状态参数和热力过程线图的应用。比如压力、温度、体积、内能、熵等状态参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p-V图或T-s图上表示各种热力过程,都需深入理解并熟练运用。要熟悉理想气体模型,理解其性质和行为,这对解决很多工程问题都非常有帮助。
再者,熟悉并掌握卡诺定理和效率计算。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是理解热机效率上限的关键,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能源利用的高效性和局限性。不同类型的热机效率计算也是考试中的常见题型。
,热力学系统与边界的研究不容忽视。需明确系统的定义,理解开放、封闭和孤立系统的区别,并学会分析边界条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是提升理解的有效途径。凭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加深对工程热力学原理的理解。
学习这门课程时,我建议大家多做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因这样既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提前适应考试的风格和难度。不要忘记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