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尽管不必像复习英语那样频繁地重做政治试题,但通过它们能掌握政治考试的特性,体验出题者的思路。推荐大量练习题目,特别是选择题,并且要善于归纳总结。在二战期间,时间较为充裕,可以在国庆节前听完课程后完成肖秀荣的1000题,然后在11月底前再做一遍,整理错误题目。进入12月,只需关注已整理的错题。此时,启动主观题的准备,市场上会出现各种预测题,如肖八、肖四、蒋五、任四、米三,每日一套选择题以保持答题状态,关键是要做好总结,不仅包括错题,还有相关知识要点,定期复习。同时,也要开始背诵主观题,肖四的内容必须熟记,而蒋五和肖八则可挑选性记忆,因为许多内容会相互重叠。最重要的是,务必完成蒋中挺的最后一套试卷,因为过去两次考试都有主观题原题出现。在考试前几天,建议进行模拟测试,严格控制时间,主观题部分也需详尽作答,避免首次全面尝试在实际考场进行。
考研数学方面:
初次翻开全面复习书籍,可能会感到吃力,遇到许多难题,这是很常见的经历,不必沮丧,要有耐心逐步推进。到了第二轮阅读,你会发现大部分内容已经熟悉了。暑期最好能完成两次《复习全书》的通读,若时间紧迫,至少确保高数部分过两遍。首次阅读时需仔细研读,尽量亲自解决每个例题,每章节末尾的习题也要一并完成。在初读过程中,记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题目。第二轮就专注于这些标记的题目。第三次阅读大约在12月初开始,这次主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定理。我想特别推荐一本李永乐的660题,尽管难度较高,且考试中不太可能出现类似题型,但它对巩固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极其有益(特别是选择题,如果时间有限,建议首选看这部分)。这本书精准地揭示了我们常犯错误的地方。我也三次完整地研读了这本书,有些题目甚至反复琢磨。第一次做660题是在看完《复习全书》第一遍之后,同样标记出错误和有价值的题目,但我没有深入做微积分填空题部分,觉得这部分并不十分必要。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我减少了660题的使用,因为虽然它有助于深化理解,但并非理想的应试训练材料。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完全靠积累。没有一定的单词量看考研阅读是很痛苦的事情。真题随便选一本就可以,前辈们都很推荐丁晓钟,不过我认为英语还是主要靠个人,文章能看懂了那些连篇累牍的讲解事实上有些多余(个人意见,求轻喷)。把真题吃透基本上考研英语也就没有什么难的了(友情提示:英语一阅读选项分布有规律,而英语二阅读选项分布不一定有规律!或者说部分花卷不一定有规律!今年我做完阅读后发现选项和规律不一致,硬生生的把3个正确答案改错了,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力学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它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等多个领域。对静力学部分,理解力的平衡条件至关重要,无论是三力汇交原理还是力矩平衡,都需能够熟练应用到具体问题中。了解并掌握约束类型和约束反力的求解也是关键。
动力学方面,牛顿三定律是分析运动问题的基础,达朗贝尔原理和虚功原理则是深入理解动态问题的重要工具。这部分需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能够将物理现象转化为数学模型。
材料力学则更注重于应力和应变的关系,胡克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基础。屈服准则、强度理论等高级概念也需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处理弯曲、扭转、剪切等问题时,要能灵活运用截面法和叠加原理。
学习工程力学,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是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每一条定理、每一个公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物理背景,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找到解决思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题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最佳途径。我建议大家多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凭实战来提高自有的解题能力。要学会从错误中学习,每次错题后都要反思,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样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团队学习也很重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互相解答疑惑,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升学习的乐趣。
保持好的心态是考研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去克服,有信心去战胜。每一次的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