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熟记了肖四是非题和一本小黄书的大题部分。如果时间充裕,我觉得可以从两位教师的冲刺资料中挑选,因为尽管重大知识点相当清晰,但各教师的答案可能略有差异。比如,今年肖秀荣老师的某个题目就成为了政治论述题的实际内容,而同时准备两份资料能提供更多的答题选择。不过,大题分数差距并不显著,所以不必过于专注于通过大题提高分数,毕竟政治得分差距通常不会太大,论述题的差距更是微乎其微。
接下来,在自习室里,有些同伴已经开始背诵《风中劲草》,据说这本书内容编排极佳,知识框架十分鲜明。但这本书的编写风格可能不合我的胃口,加上那时候时间紧迫,所以我只是粗略浏览了三大本教材,个人也觉得它并未像传闻中那样神奇。第二阶段,我主要依赖的是肖秀荣的重点预测和八套模拟卷,同时也顺便做了去年的四套预测卷。这个过程感觉挺有效的,无非就是找出并填补自己的知识盲点。不知为何,我对肖秀荣系列有种特别的信任感,可能是因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我花费时间最长最理想的科目。大概三月份开始看教科书——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上、下)》、《线性代数》还有浙大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我建议看前先了解一下具体需要看哪些章节并标注好,不要一股脑就开始投入学习。对于像我这种大学数学基础比较弱的同学,我建议是先自己认真看书,看书的目的是为了熟悉一下知识点,同时我还买了张宇的高数十八讲、线代九讲与概率论九讲以及历年真题全解和八套卷四套卷。怎么说呢,贪多嚼不烂。其实我个人觉得把课本与视频的笔记吃透、把历年真题全解认认真真做两三遍就应该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考研英语方面:
我自己是大三下来了开始复习的,(后来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最好是寒假就开始背单词和看长难句了。单词书用的恋练有词,因为里面的单词句子都是真题的,你如果听的次数多了,在后期做真题阅读的时候会觉得这些句子很熟悉,很简单,其实这样真的不好,真的会影响自己在考场上看见陌生句子时的反应。翻译我没有买专门的资料来练习,都是用张剑的英语阅读的黄皮书,每一篇都给划了一两句长难句,我的方法是拿一个专门的本子,做完阅读把长难句先抄下来,再自己翻译那个长难句,然后再把标准翻译抄在下面。这样对比一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自己哪里翻译的有问题。另外我做完阅读会习惯性的看一下全文的标准翻译,培养自己习惯英语的这种翻译方式。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了晶体学、相变理论、扩散、固态反应、材料性能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对这个科目,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你需深入理解晶体结构,包括晶格类型、晶面指数、布拉维格子等,这是后续所有讨论的基础。要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析实际问题,如计算晶胞参数、预测晶体形状等。
掌握相图分析是另一大重点。了解不同类型的二元和三元相图,理解其背后的热力学原理,能帮助你预测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比如,如何凭相图判断合金的铸造性和焊接性,或者在热处理过程中材料可能发生的组织变化。
再者,材料的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如位错理论、扩散机制、固态反应路径等,这些都是需深度理解的内容。例如,理解位错的运动和交互是如何影响材料的强度和塑性的,以及扩散如何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至于学习方法,我推荐以下几点:一是定期复习,尤其是复杂的公式和理论,避免临时抱佛脚;二是做题实践,凭解决具体问题来深化理解;三是参与讨论,和同学或老师一起探讨疑难问题,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和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