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完成1000道题目后,由于我答题速度较快,我便购买了其他习题集继续练习。每遇到错误,我会参照书籍标记出相关知识点,推荐每次复习使用不同颜色的笔,以便清晰地识别出问题所在。接着,我仔细整理并分析了错题,重温了一遍笔记,确保每个知识点至少过两遍。到了接近10月底,我开始接触真正的试题,尤其是选择题部分。
在此说明,直到11月底,我都主要集中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以及做选择题。随着前期基础的奠定,此时做起历年真题非常迅速,通常在一个半小时内,我能完成两年的选择题,对答案并进行解析。我记忆中错误并不多,即使政治部分出错也无妨,关键是要对多项选择题做好深入分析。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只想说,用心去做题对待数学,它会回报你的。参考书籍:李永乐全书至少刷三遍(暑假前刷一遍),660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很不错,李永乐线性代数讲义,张宇的高数18讲,2000年后的真题,张宇八套、四套。大家没必要一味追求刷的次数,关键是注重效率,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真题和张宇的模拟题建议每一套都当考试来做,真题一定要总结错题,模拟题一定要做,真题的话,因为很多题都见过,所以做起来相对简单,模拟题相当于提前适应考场状态。我的话,真题一般俩个小时就可以做完,但是模拟题却每次都三个小时刚刚好,张宇的模拟题有一点偏,但还是建议大家做,对于练习计算基本功还有心态非常有益,虽然说是模拟题真的很打击人,但是总比考场上受打击好吧。考场上的突发状况很多,只有平时的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在数学上完胜。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是张剑黄皮书配套的词汇书,利用词根法记忆,效果显著。书被划分为30个部分,我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学习,即在第1、2、4、7、15天复习第一天学过的词汇(如上所述)。这个策略相当有效,让我在44天内将所有30个单元的单词复习了5次。当然,过程中有一段时间非常艰难,但只要熬过去,后面的阶段就会变得相对容易。值得一提的是,词汇在初期极为关键,它直接影响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别指望后期再去补习单词,那时你恐怕已无暇顾及。至于作文,不必过早准备,容易忘记。十一月份开始完全来得及。我推荐王江涛的红宝书和朱伟的作文预测等资料。你可以对比不同预测,提炼出个性化的作文模板,并按类别整理。避免使用通用模板,因为当所有人都用时,在快速批阅的考场上,分数往往不会高。到了后期,确保专业课程的基础和政治背诵的同时,适当地动手写作,早期的零散练习只是热身,每一篇文章都应精心书写,字迹清晰,排版整洁。随着时间推移,每一分钟都显得更为珍贵。结合各类预测并运用个人定制的模板,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也具备了预测作文的能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综合"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首要的。你需对地球的自然系统,如气候、地貌、水文等有深入的理解,也要掌握人口、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现象。推荐使用经典的教科书进行复习,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它们通常会提供全面且深入的知识框架。
地理信息系统(GIS)部分,不仅要有理论基础,更要注重实践操作。熟悉ArcGIS、QGIS等主流GIS软件的操作是必要的,找些实际案例来练习,例如数据导入导出、空间分析、制图输出等,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GIS的工作流程。了解GIS在环境、城市规划等领域中的应用也是重要的考试内容。
再者,理解和掌握地理研究的方法论也至关重要。这包括地理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模型法等,以及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数据分析。这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抽象,需凭阅读相关论文或教材,结合实例进行理解。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等,这些都会是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你凭阅读学术期刊、新闻报道或者参加学术讲座来拓宽视野。
学习过程中,切记要定期做模拟试题,进行自我检测,找出知识盲点并及时弥补。形成好的笔记习惯,整理出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后期冲刺阶段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