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物理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选择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套装以及红宝书作为参考资料,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前者,特别是其深入浅出的哲学解析,让复杂知识点变得清晰易懂。书中的历年真题能够帮助我识别关键点,彩色印刷的文字也增添了不少阅读的乐趣,相比之下,红宝书中大段大段的文字容易让我感到疲倦。在阅读过程中,制定个人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每日阅读的页数,预计完成的时间,以及预留一些宽限期以防万一(通常会有些小插曲延误进度,所以我会设定两天的缓冲期)。这样能更好地掌控时间。起初我计划每天读20页,发现较难实现后调整为15页,大约一个月内读完。我个人习惯于早晨投入约两个小时专心阅读,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常常需要边读边思考,但这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来调整。
考研数学方面:
谈到数学,我有很多感慨。当初在第一次考试时,我犯了个严重的错误,竟然颠倒了两道题的答案,完全牛头不对马尾。等我发现时,已经来不及挽回,结果后面的题目我都乱了阵脚,连最基本的也想不出来了,大脑仿佛瞬间断电,一片混沌。选择题和填空题勉强拿了75分,而那些大题几乎一无所获。走出考场,我整个人都懵了。中午回到寝室,反复思考后,我还是决定坚持完成专业课程的考试,否则真的会对自己感到愧疚。后来才知道,我的总成绩还算过得去,但那次数学的失误让我懊悔不已。我想强调的是,数学必须天天做题。我的失败教训有两点:一是过于紧张,无形中束缚了自己的思维;二是临近考试时,我把大量时间投入到了政治和专业课上,疏忽了每日的数学练习,导致考试时信心不足,影响了整体状态。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教材包括张剑的英语一黄皮书和英语一的基础训练100篇,以及英语二从10年到16年的真题集,尤其是题目部分。我对待阅读的态度更像是在细细研读,深入理解每个细节。同样的方法我也运用到了完形填空、翻译和新题型的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白,“普通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五大领域。对力学部分,重点在于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基本原理。深入理解这些基础概念,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热学部分,需掌握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并能熟练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熵增原理的应用和理解,这是热力学的核心。
再者,电磁学是物理中的重头戏。麦克斯韦方程组、电场磁场的关系、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等都是需重点复习的内容。这部分理论性强,需凭大量的习题训练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接着是光学,主要分为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几何光学中,了解并掌握光线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规律;波动光学则要理解光的波动性,如双缝干涉、菲涅尔衍射等现象。
是原子物理,虽然内容相对较少,但包括了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如薛定谔方程、氢原子模型等,这些都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系统性的阅读教材,理清各部分知识框架。做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凭解题深化理解,巩固知识点。找到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训练,既熟悉考试形式,也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讨论和交流也很重要,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这样既能拓宽思路,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