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水利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是文科,对于政治不陌生。但对于高中学理科的,我的建议是早点准备选择题。选择题的分数决定你考研政治的分数,因为大题最后各种押题卷都能押上那么几道,再加上自己的发挥,总的来说大题是拉不开分的,除非你答的特别好。基于此选择就很重要,我建议有时间的同学最好看政治考研大纲,这是最保险的办法,因为各个老师编写的政治复习书总有个人主观色彩,并不是很全面。看看今年政治选择题就知道了。但是大纲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枯燥,很难看进去,所以就看你们自己啦。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试卷出现了不少新颖的题目,大题相对规范,然而前面的选择填空题显得格外具有挑战性,自我训练明显不足。从四月起,我开始独立学习高等数学,仓促地在暑假前完成了初步自学,尝试了李永乐的全书,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解答,只能浏览,心中焦急无比。暑假期间,我系统地复习了一遍基础知识,感到自己的数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对于那些像我一样几乎没在大学上过数学课、全靠自学的朋友,我强烈推荐在自学后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这真的很有帮助。务必专心听课并详细记笔记,这对梳理解题思路和理解命题角度至关重要,效果强大,让人茅塞顿开。听他人一点教诲,胜过独自苦读十年。学数学切忌只看不动手,看一百遍不如亲手做三遍。直到十一、十二月我才把全书完整地做了三遍,真题也重复练习了两次,第一次是按照考试模式,每天早上限时一套,这样的训练让我受益匪浅。我个人仅做了大约三套模拟试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承认,我的英语水平相当有限,因此在四五月份期间,我平均每天投入约7小时来学习英语。到了五月底,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词汇的记忆,并且熟记了2001年前的所有阅读理解真题。这个阶段结束后,我对英语的理解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每日坚持背单词是必须的,我自认为英语基础薄弱,四级考试的通过简直是幸运女神的恩赐,而考研英语与四六级的关系并不大。初期,我主要专注于翻译,通过解析复杂的句子来掌握语法规则。我从五月份开始接触真题,但选择了从1994年开始,先从较为简单的部分入手,因为我需要打牢基础。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英语还不错,可以从2000年后开始做。我总共大约重做了五遍真题,不过我不打算详细说明每个阶段的具体时间安排,这取决于个人情况。直到九月之前,我确保每天至少花费5到6小时在英语上。重点不在于刷题次数,而是理解和掌握每一个题目。作文练习至关重要,务必亲自动笔。可以借鉴模板,但别生搬硬套,要学会灵活应用。后期的自我模拟考试极其关键,它能让你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我个人觉得黄皮书和陈正康的英语教材非常适合我。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流体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涵盖了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动稳定性等多个方面。理解流体的基本性质,如压强、密度、粘度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流体运动,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对牛顿第二定律在流体中的应用,即Navier-Stokes方程,需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灵活运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烈推荐大家配合实验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例如,伯努利定理的应用不仅要在理论上掌握,还要凭实际的管道流动、喷嘴射流等例子去体验其效果。理解和掌握流体阻力、涡旋、湍流等复杂现象的形成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流体力学中的理想流体和真实流体的区别、不可压缩流体和可压缩流体的处理方式,以及无黏性和有黏性流体的模型,这些都是考试常考点。特别是雷诺数,它是判断流体流动状态的重要参数,需深刻理解并能熟练计算。
流体力学中的一些特殊问题,比如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水击现象的分析等,也是备考时需重点关注的部分。这些内容往往与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相连,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会更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至于学习方法,我个人认为,除了看书和做题,参加讨论组或研讨会也很重要。这不仅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点,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复杂的公式和概念简化为自有的语言,这对理解和记忆都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