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其实并无太多窍门。关键在于深入研读教材,务必细致入微。我个人选择了任汝芬的四部系列书籍,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部,第二部则配合第一部看了两遍,部分题目过于教条,几乎照搬教材,适合作为巩固基础知识之用,无需过分纠结。如果想要练习题目,最佳选择仍然是历年真题,尽管近年来考点不再重复,但其命题思路和考查方式极具参考价值。至于第三部,质量欠佳,几乎无太大帮助,建议多重温第一部,深究真题。任汝芬的最后一套四题信息量较大,质量平平,若有富余时间可尝试完成。考前,肖秀荣的四套题非常必要,有可能会押中一些主要论述题,例如12年和13年,均有六分大题被准确预测到。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背诵一些大题的标准答案,即使无法完全预测原题,但在考试中仍能找到应用之处。另外,市面上流传的“20天20题”小书也值得一读。尽管不太可能直接命中原题,但其中的一些通用语句在答题时特别实用。我认为,学习文科需要大量背诵,有些知识点虽然理解,但自行表述往往不如他人概括得精炼。熟记一些语句,答题时不仅能省时省力,还能使答案更为精准。
考研数学方面:
虽然我的数学考的不是很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准,但我想给大家讲一下我的思路,给大家一个参考。首先,心态要好,我就是心态过于紧张,导致我考数学前一天晚上失眠,第二天头都是蒙的,最终导致发挥不理想。其次,平时的积累。要相信数学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一开始对照着复习全书好好的去思考每一个知识点。一开始肯定有很多不懂得,不要着急,除了非常聪明的人,大部分人都会这样。你只要耐心的看下去,用心的思考,多看几遍全书,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在看全书的过程中,穿插的做题。刷两遍全书,做一本习题,遇到不会的去思考,然后再看全书。往复下来,你会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好像学通了。之后就把重心放在刷题上,刷一段时间再去看全书,你会有很多收获。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方面主要工作是背单词,做真题,自己整理作文模板。首先背单词从大三寒假开始的,刚开始用的是扇贝,背了100多天,不想用了,就背书了,用的是红宝书,背了10好几个单元,之后就陆陆续续背的。英语真题方面从暑假开始做的,我就光做了做阅读,刚开始做的时候错8,9个,后来慢慢的错到7,8个,再后来就错到5,6个,再后来做就一直这水平了,上不去了,到了瓶颈。慢慢的坚持就发现阅读错到3,4个了,再到后来,就错到1,2个,感慨那时候的自己真厉害。保持这个水平后到后期就每天做一两篇,保持手感。搞定阅读后,考试前两周,跟着老师上作文冲刺班,老师给了好多句子,我就开始整理,第一段怎么写第二段怎么写,第三段怎么写。总共整理了3套模板,包括无形社会话题正面,无形社会话题反面,有型社会话题,后来嫌三篇比较多,就减到两篇,正面,反面两篇。考试的时候考行动,正好用上,自己写了写第一段,后面的换换单词,基本全用上。整理作文模板期间,就开始了剩下题目的学习,先把最简单的新题型搞定了,之后搞了搞完型。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理解土力学的核心:它是一门研究土体性质及其在工程中应用的学科。基础理论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土的强度理论等。对这些基础知识,一定要有扎实的理解,因它们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在物理性质部分,重点掌握含水量、孔隙比、密度、渗透性、压缩性和剪切强度等参数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对这些参数,不仅要知道其定义,还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应用。
在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上,重点关注弹性模量、泊松比、剪切模量等概念,以及三轴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这部分需结合实验数据进行深入理解。
土的强度理论,如莫尔-库仑破坏准则,是解决稳定性问题的关键。要熟练掌握临界状态线的绘制,理解破坏面的方向和剪应力与正应力的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案例分析和实际工程问题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凭分析边坡稳定、地基处理、隧道开挖等问题,深化对土力学原理的应用。
公式推导和计算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论知识和计算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对复杂的数学模型,要尝试理解其物理背景,这将帮助你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找到解决方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能有效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模拟考试,你在实战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