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考试反思及提议如下:1. 客观题测试基础理论的理解,今年我在答题时感到陌生,或许是因为我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理解不深。老师的讲解往往能一句话揭示题目的关键,帮助我们在压力之下迅速作出准确判断,但这可能是我们在匆忙浏览教材时未能察觉的要点。2. 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但我们需要保持理智的选择,最好选定一位跟从到底,以免对自己的学习路径产生质疑。每位老师都清楚考试的重点方向,不过每年能真正预测到确切试题的老师可能会有所不同。对待政治,既不可过分轻视,也不能掉以轻心。务必详尽地研读大纲,我发现那些取得高分的同学都深入钻研过大纲解析这本厚重的书。八九月期间,应完成一千题练习,对于错误的部分,对照答案并查阅大纲中的原文,检查是否有遗漏的知识点。第一遍完成后,建议再购买一套一千题重做,以进一步巩固和查找不足。八套卷发布后,同样按照一千题的方法,反复对照大纲。随后,购买模拟卷如死套卷、风中劲草等,并确保大题能背诵自如,因为政治科目时常会出现原题!
考研数学方面:
使用张宇的教材18讲配合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习题集选用李永乐的660题与张宇的1000题。如果基础薄弱,建议每学习一个章节的视频内容后,同时阅读相应书本,并完成1000题中的A部分。对于线性代数部分,同样按照此步骤操作。目标是在六月至七月份内完成第一轮学习。七八月份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概念和定理,我发现这种方法极其有效,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通过回顾基本定义常常能找到解决之道。进入八月到九月期间,开始着手660题和1000题未完成的部分,九月初解决遗留的难题,中旬开始接触历年真题。
我推荐使用张宇的30年真题全解析,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天或每隔两天完成一套,务必弄懂所有不会的题目。前十五年的试题不必限时,但后十五年的应尝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十月中期开始,重做后十五年的试题,十一月中旬起加入模拟题的训练,同时探索更多提升难度的题目,以及学习解题策略。我还完成了张宇的8套题,如果时间允许,再做4套题。考试前三到五天,进行一次完整的模拟考试,包括购买答题卡并严格计时,以适应真实的考试环境。
考研英语方面:
我就强调一下作文,我十一月中旬就开始整理作文了,我综合了王江涛的作文讲义,黄皮书,考研英语作文(绿色),考研论坛的范文,我自己的写作,整理了十篇小作文,十篇大作文。全盘照搬别人的范文不符合我自己的写作习惯,我背诵起来也很吃力,所以我就参考几家,自己写作范文,这样难度符合我自己的水平,背诵起来也很快。因为有自己写,所以我在考场上提笔写作才一点不觉得生疏。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图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地图的基本原理和要素是最基础的部分,包括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符号系统等。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例如,对地图投影的理解,不仅要明白各种投影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还要能够计算其变形情况;地图比例尺的学习则需掌握如何进行实地尺度与图上尺度的转换。
现代地图制作与分析技术也是考试的重点。GIS软件的应用,如ArcGIS、QGIS等,你需熟悉它们的操作界面,了解基本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以及制图输出流程。地理编码、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等功能的使用也要熟练掌握。在这个部分,理论结合实践是关键,多做实例操作加深理解。
再者,地图设计与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理解地图的信息传递过程,懂得如何凭颜色、符号、注记等视觉元素有效地传达地理信息。批判性地阅读地图,理解其背后的地理含义,也是考察的一部分。
关于复习策略,我认为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至关重要。将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逻辑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大量做题和模拟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帮助你适应考试的题型和节奏,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无论是向老师教,还是与同学讨论,都能使学习更有效。保持好的心态,坚持到底,这是考研路上最重要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