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也许大家觉得我这么低分就不用说了,但是我对政治的复习还是相当有见解的。我是从8月份开始每天坚持五个小时以上看政治的,肖秀荣的书我全套都用了,今年选择错的太多,对了下网上的答案,估计二十分吧,所以说想要政治高分,选择是关键,选择你就看看别人的建议吧,我政治素养不好。大题应该是32,这个分数应该不少了,大题要注意答题方法,绝对不是考前把肖四,蒋五背下来就行,需要把背的加上所给的题目进行结合,抄些材料也是必要的。
考研英语方面:
持续不断地积累词汇,我选择的是绿色封面的单词书,其依据是人类的记忆规律,具体详情可以自行百度查询。这本词书相当厚重,所以毅力至关重要,必须每天都投入时间来背单词。背诵时应采取快速浏览的方式,避免在一个单词上耗费过多的时间。此外,还有一些实用的背单词应用软件,如扇贝单词,利用等待就餐的空隙就能翻阅一下。对于英语学习资料,我推荐张剑的黄色系列书籍,暑假期间可以从阅读部分开始,先完成其中的150篇练习,觉得适应后就可以转战英语真题的阅读部分。至于作文,我选择了在临近考试时背诵王江涛的书,不过最好是能在考前亲自动笔撰写几篇文章,否则真正考试时可能会感到无从下笔。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语言文学,这不仅仅是一门关于文字和语句的学科,更是对中华文化历史的深度探索。需深入研读古代经典文献,理解其语言构造,也要关注现代汉语的发展变迁。在这里,阅读和理解是关键,不仅要能读懂字面意思,更要洞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我建议多读原著,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结合相关注释和研究,逐步提升自有的解读能力。
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史,这是一个需广阔视野和深度思考的领域。不仅需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从先秦到现代,每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影响,还要对西方文学有深入的理解,如古希腊罗马文学、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等。在学习过程中,我倾向于构建一个时间轴,将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和重要作品放在其中,形成清晰的框架。理论部分需理解和应用,例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些理论工具能帮助更深入地分析作品。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重要。无论是面对文学文本还是理论观点,都应保持开放但审慎的态度,勇于提出疑问,敢于挑战既有观念。凭撰写读书笔记和论文,锻炼这种思维方式,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我想强调的是,虽然考试是必须面对的一环,但不能仅仅为了考试学习。真正的理解和热爱才是推动深入探索的动力。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享受这个过程,因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都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等待去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