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土木水利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许多人认为政治复习只需跟紧肖老的教材,利用风中劲草来加强关键知识点的记忆,通过8套卷建立初步的答题框架,再用4套卷进一步稳固和提升答题技巧。可考虑购买不同类型的预测卷来做选择题部分。下面谈谈解题策略:采用单元复习的方式深入理解知识点,每学完一个部分立即做1000题,我坚持重复练习两次,所以在书上并未全部写下答案,而是在空白纸上记录。两轮下来,大部分知识点就能掌握牢固。接下来,时政更新后,我会专注看时政并做相关题目。然后是8套题,依次完成,重点在于选择题,主观题主要看解题思路。至于4套卷,我会先自己做一遍,然后再全文背诵。虽然近几年考研倾向于反押题,但老师出的系列丛书确实帮助很大,使我在考试时能保持冷静,应对自如。
考研数学方面:
听说今年的数学挺棘手,我个人在备考时几乎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数学复习上。初期,我快速浏览了一遍教材,并未解决课后习题,大约用了一周左右,主要是了解框架和基本概念。接着,我用了李正元的全套复习资料,刚开始的确有些吃力,遇到困难时请教老师就能解决。常有人问我选李正元还是李永乐的书,我的建议是依据个人偏好。我个人觉得李正元的书更顺手,题目设计精巧且深入,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也相当出色,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但从历年试题的难度来看,我觉得李正元的书对我帮助更大。我认为最好在暑期前完成第一轮全书的学习。暑假期间我休息了十天没看书,剩下的时间里我完成了从90年到00年的所有数学真题,无论是数一、数二还是数三的题我都做了。这段时间的真题质量非常高,特别是那些需要思考的证明题,非常锻炼脑力。十月中旬起,我每周六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使用11至15年的真题来模拟实战。平日我就开启了刷题模式,660题大约一周内就能完成,还做了张8、张4、李正元的400题,以及市面上能找到的各种模拟题。或许与某些人不同,我喜欢每天早上做一套模拟题,这样能确保我一直保持高效的状态。持续刷题、校正答案、做笔记、分析错题,期间穿插模拟考试和重温00到10年的真题,我觉得准备得够充分了。我想提醒大家,别光做真题就认为自己的数学水平高,我见过很多只练真题,真题得分130分就觉得数学很好的同学,但其实这只是误导,因为近几年的题目确实比较简单,没有什么特别难题。关于数学,关键是保持手感,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这样才能应对任何类型的试卷!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学习就是单词不能丢,我的单词书前前后后一共过了七八遍,后期又把另一个版本的单词过了一遍。真题一定要仔细做,第一遍可以分块做,一段时间做阅读,另一段时间做新题型这样,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分析题目。慢一点没关系,一定要利用好真题。第二遍就要严格计算时间来做题,培养做题的整体感觉。然后可以将里面的长难句标记出来,自己翻译,理清思路,不仅可以找出自己的理解是否有误区,也可以提高翻译句子的能力,而且要尽量学习其表达方式,作文的时候模仿写句子。我的经验是,英语作文比阅读更容易拉开分。楼主今年考试心态不好,大小作文写了快一个半小时,导致后面阅读做的不是很好,有很多不确定。但是下来分数并没有想象的糟糕。我作文写的比较认真,所以感觉应该是作文的功劳。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是基础。水力学的学习并非单纯的公式记忆,是需深入理解水流的行为规律。比如,静止水的平衡原理,流动水的能量守恒,以及流体压强的概念等,这些都需从物理本质上进行理解和把握。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在复杂的水力问题中找到解决的思路。
公式运用要熟练。水力学中的各种公式,如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等,都是解题的重要工具。你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使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地选并应用正确的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帮助你在遇到新的问题时灵活变通。
再者,实验和案例分析同样重要。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更好地理解水力学的实际应用。尝试参与实验室的相关实验,观察和分析水流现象,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要有计划。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每天分配一定的学习时间给水力学。坚持每日一练,定期回顾,尤其是对易错点和难点,要反复琢磨,直到彻底掌握。
利用好资源。除了教材,参考书,还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在线课程、论坛讨论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学习和理解水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