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重点在后半程,我的第二轮复习就到了十一月了,这段时间主要是做历年真题。用的材料是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我做完了选择题,主观题没有时间做,但是也会思考一下,写一下思路。我觉得有必要自己尝试写完整的主观题答案,因为想跟实际写出来是不一样的。在这段时间我还买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和《形势与政策》,前者感觉作用不是特别大,后者还是要看一看的。肖秀荣也会更新新的时事,直到12月发生的事情都是有可能考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考试难,题量大,所以主要考的是你解题的准度和速度,大家多在这两方面下功夫。追求解难题在这种考试里是没意义的,第一阶段主要是用的同济第五版的课本进行复习,基本定理要搞懂,例题要一个一个验算,课后题每个都要保证作对。数学复习最忌眼高手低,希望大家都能踏踏实实进行这个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大量做题,选择习题册最重要的是要贴近考试难度,太难的是没有意义的。第三阶段主要是开始模拟,真题一定要重视。关键是要完全模拟考试,找两个半小时进行模考,合理分配时间。数学全书要刷很多遍,建议做题时标注好哪些题目很经典但不会做的、难度大的,刷第二和第三遍的时候只刷标注了的题目就行,不然时间肯定不够的。
考研英语方面:
在夏季的炎热时光里,《黄皮书》的第一轮阅读部分已被我悉数完成,唯独留下了往年的真题以供考前模拟。九月来临,我进行了第二轮的研习,进而开始深入钻研文章,剖析出题者的思路。切记,那有限的几套真题并不需要反反复复做七八遍,两次足矣,到那时,不用看文章你都能选出正确答案。对于翻译和完形填空,我认为无需投入过多的时间,因为大量的阅读将在此类题目中显现出其价值。至于新题型,它同样侧重于检测你的阅读理解能力。书中的长难句解析我从未涉足,因为我对拆解句子结构感到头疼,同时我也一直质疑这样做是否真的有助于提升文章理解(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此外,答题时应选择合适的时间,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光学”是一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它涵盖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基本原理,以及光学系统设计、光学仪器的应用等内容。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备考的关键。我建议从基础概念入手,比如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要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对干涉和衍射部分,傅里叶变换的理解非常重要,它是连接波动光学和几何光学的重要桥梁。
光学实验也是“工程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室中亲手操作光学设备,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例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菲涅尔圆孔衍射实验等经典实验,不仅需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机制,还要学会如何凭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在复习阶段,我习惯于凭做题来巩固知识。《光学》(Hecht)和《工程光学》(郁道银)这两本书的习题非常有代表性,覆盖了大部分考试知识点。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上的相关课程,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解释,对深化理解大有裨益。
团队学习也是我备考过程中的重要策略。我会定期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这种互动不仅能激发新的思考,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帮助你适应考试节奏,找出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我想强调的是,光学并非只是公式和定理的记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学习光学,需具备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将抽象的光线路径、光场分布等转化为直观的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真正把握住这门学科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