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第一次准备考研时,我在十月份启动了政治复习,也阅读了一遍红宝书,并购入了陈先奎的2000题集,每日仅投入一个小时。直到十一月底我才完成这本习题集,紧接着又复习了一遍,却仍感到困惑,很多内容都无法牢记,甚至开始懊悔选择这本资料。进入十二月,我开始焦虑,发现面对真题选择题只能凭直觉猜测,而对于大题则完全无从下手。于是,我购买了任汝芬的《考点识记》,疯狂背诵,但实际上似乎并未起到太大作用。第二次备考时,我从十一月中旬开始复习政治,舍弃了2000题,转而专心研读红宝书,并配合世纪高教版的1000题进行练习,题目量适中,每读完一个章节便做相应习题。由于之前的基础,这次进度较快。十二月时,我购买了肖四肖八,只做了选择题,题目简单且准确率高。在考前两周,我重新审阅红宝书,有针对性地挑选内容复习,同时回顾课堂笔记以构建知识框架。每一章结束后,我会绘制框架图,尤其是对于近代史的关键时间和事件,需要连贯掌握。我还专门背诵了一些标准表述。在红宝书上复习了一周后,我集中精力攻克哲学部分,因为这部分大题的区分度最高。我根据老师的哲学框架进行了细化,制作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包含了所有原理及其方法论含义,当然,理解原理是首要的。我找来了过去三年的政治真题,针对哲学题,首先回答显而易见的部分,再依照我的框架一一对应,只要有相关性就写下来,先列原理,再写方法论。如此一来,每个哲学原理都涵盖在答案里,确保了全面性。进入考场前,我检查了最后五套卷中做错的选择题,考试时还真遇到了一道错题。
考研英语方面:
完型,只要认真背单词,并没有什么难度,我不是很同意忽视完型的建议,完型认真做一般都能在6分以上,相当于一篇阅读,所以在模拟的过程中如果完型做的效果还不错,考场上还是按顺序写吧。作文考前会有各种模板,但要学会整理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那一套。把所有不认识的单词、短语标注然后用词典查出标注到真题上。然后用张剑的黄皮书,结合讲解分析长难句,理解作者观点,总结文章的主题,英语阅读文章的主题把握影响着做题的准确率。最后总结出不认识的单词、短语、长难句,可以每天早上拿出半小时来回翻翻。最后阶段,建议再看一遍单词,强化了自己的词汇量,形容词和动词尤其注意,形容词和动词是句子的核心,尤其对于自己常记常忘的单词。这时候最好再研究下近三年的真题,看看近年的出题趋势以及熟悉做题感觉。做真题要反复阅读真题材料,争取弄清楚每一句话的意思及句子结构,这一个步骤不仅对阅读能力有帮组,而且比较好的句子还可以引用到作文中。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这些知识体系庞大且相互关联,需有系统性的理解和把握。我建议先从基础知识入手,比如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理解不同模型如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这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国际金融部分,理解汇率决定理论和国际收支平衡表是非常重要的。这部分理论性较强,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关注实时的全球经济动态,如IMF、世界银行的报告,以及各国的货币政策,提升实践分析能力。
再者,跨国公司的管理和市场营销部分则更注重实践。阅读案例,理解跨国公司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战略选,以及如何进行全球市场的定位和推广,这些都是你需重点关注的内容。尝试去分析和模拟实际情境,这样既能提高分析能力,也能你对理论有更深的理解。
复习过程中,我强烈推荐使用历年真题进行练习。真题是最直接反映考试风格和难度的资料,凭反复做题,你熟悉题型,找出自有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定期进行模拟考试,调整答题速度和时间分配,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认为团队学习或者找个研友一起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你们互相提问,共享资源,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互动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