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学校的政治理论课程在我眼中几乎等同于未学,我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白天听讲,夜晚则埋头于海量的1000题之中。由于题目数量庞大,暑期班结束后,我又花了十几天的时间,用铅笔逐个完成整本书的选择题,便于校对后直接擦掉错误并重做,无需额外记录答案,省去了不少繁琐步骤。接着,我计算了各部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的准确率,总计八项,以此来估算我的得分,并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然而,直到接近10月,我才真正开始关注大纲,专心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关键内容,同时仅做了这些科目的笔记。到了11月,面对时间紧迫,我不得不抓住任何间隙记忆各种必考知识点。我参考辅导班老师的资料,并且努力背诵肖秀荣四套卷和任汝芬四套卷,最终带着这样的准备步入考场。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备考期间,我侧重于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巩固基础知识。这样的努力会在复习后显著提高你的能力。然而,对于数学来说,实践至关重要,因此你需要大量练习题目。从十月开始,你应该着手解决历年真题,并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安排进行。即便初期成绩不理想,也别让心态受到影响,保持耐心,进步是渐进的。到了后期,尝试一些难度更高的模拟试题,以预防万一考试难度增加导致的心理压力。我记得当我完成数学考试时,周围许多人试卷上的题目都未解答。所以,如果遇到难题,关键是要调整心态,尽量多写几步,切勿空白交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17年一月开始背单词,三月开始看朱伟的恋恋有词。到七月吧,基本过了第一遍,我还辅助背了红宝书的单词,同步进行的,在这期间,没有课的下午我都在刷,97-07的真题,一天一篇阅读理解,因为基础太弱了,所以我第一遍压根没指望读懂文章,在阅读中,我不断的圈出我不认识的单词,方便做完之后查单词,对一下答案,然后第二天看第一天阅读中的单词接着往下做,速度非常慢,但是,毕竟光背单词真的太枯燥了,然后第一轮做完之后,我再去回头继续做第二遍,这个时候就要去分析句子成分,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这一轮错误率还是很高,这个时候是维持一天两篇/三篇的量,有点吃力了,我基本每天下午都在处理英语,真的很痛苦,非常痛苦,因为这一周期的时间比较短,我接着就开始做05年以后的,也是复制我之前的做法,第一遍,找不认识的单词,并且穿插了97-05的第三遍,第二遍开始认真分析第三遍,再分析,第四遍,将前三遍的放在一起分析,只看错题,问自己为什么,凭什么,预留了几年的真题模拟,最后冲刺阶段用的,我做了两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力学综合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背景。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状态,理解和掌握力矩平衡、力系简化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在复习时,要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将抽象的力学原理与具体工程实例相结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动力学部分,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等,这些都是解题的核心工具。振动和波动理论也是需深入理解的部分,这要求具备扎实的微积分基础,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析复杂的动态过程。
再者,材料力学涉及到的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等参数的理解和计算是关键。这部分需能够对杆件、梁、板壳等结构进行应力应变分析,理解并掌握强度条件、刚度条件,以及稳定性的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熟记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对每一个定理或定律,尝试去推导它的来源,凭做大量的习题加深理解和记忆。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找到很多优秀的教学视频和模拟练习,这对深化理解非常有帮助。
定期的复习和自我测试同样重要。你创建自有的笔记系统,整理出各个知识点的关键点,方便后期复习。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这对保持高效学习状态至关重要。力学综合虽然难度较大,但只要你用心投入,定会收获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