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风中劲草基本全是干货,把知识要点都列示出来了,省略了一些详细阐述,适合配合做选择题随手查阅、查漏补缺。至11月,形势与政策和8套卷出版。形势与政策——由于每年考研政治都会涉及时政内容,这些内容当年大纲基本上没有,所以这本书是必须要买的,不过内容不太多,也有配套练习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最好从六月起步,我当时暑假才开始,时间显得颇为紧迫,后来调整了复习策略,效率显著提升。六月时,每个人每日投入大约两小时在数学学习上就足够了,只用专注于大学教材。通读课本上的例题并理解其推导过程,这样能帮助你对知识形成初步理解和回顾。在此我想提一下李永乐和陈文灯的教材差异。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特别适宜初次备考者,它全面涵盖了所有必备知识点,连最细微易忽视的部分都提及。相比之下,陈文灯的教材可视为进阶版本,他的讲解更有针对性,尤其在证明题部分独树一帜。李永乐处理证明题时,会明确告诉你解题步骤,让你记忆即可;然而陈文灯不仅教你如何解题,还会解释原因,并关联到其他类型的证明题。因此,挑选参考资料时,你应该根据自身需求来决策。
考研英语方面:
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还算可以,当然也可能只是自我感觉良好…暑假过了一遍红宝书,没有背,就是每个单词看几遍记住常见意思,我感觉这样效率比较高,单词我一共过了五遍,每天都坚持看几页单词,没有间断,最后一段时间着重记生僻意思,效果还是很好的。阅读我真是花了很多时间,张剑那本黄皮阅读是完完整整做完,对答案,查单词。做完阅读就上手真题了,真题是分块做的,先是四篇常规阅读(很重要,我当时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完,但是做的很仔细,不会的单词都记在小本本上,最后复习用),然后新题型,完型填空,翻译,作文,作文只写了两篇,其他都是认认真真做完的,有学长学姐说真题要做好几遍,但是我觉得时间不充裕的话认认真真做一遍也够了,了解题目类型,题目难度,以及出题套路就好。作文:时间到了11月中旬,这个时候大家该担心作文了,其实小作文总结10个应用文模版,大作文,有三段,我当时总结了各个段落的写作框架,这篇作文是积极歌颂还是消极批判,每段写几句话,开头写什么,内容怎么描述,如何引申,末端政策措施,如何加入个人观点等等,这些都要自己总结,要不然空有各种模版,写出来的文章相当生硬,没有生命力,老师也很不舒服,分数就不高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构造地质学是一门深入研究地壳构造变形和动力过程的学科,它不仅需理解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地壳演化,还需掌握实地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的技术。我认为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策略:
基础理论的掌握至关重要。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机制、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建议凭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结合教师讲解,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地质图的解读和绘制能力。这需理解和应用地质剖面、地形图、遥感图像等,理解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貌形态的关系。多做练习,尝试自己绘制地质图,有效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实践操作不可忽视。构造地质学强调实地考察,比如观察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理解其形成过程和力学性质。有机会的话,参与野外实习,亲身体验地质现场,会大大加深理解。
,案例分析也是重点。凭对典型地质灾害、矿产分布等地质事件的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参考一些经典的地质案例,如地震、滑坡、地裂缝等。
模型构建和思考。构造地质学涉及到复杂的地壳动力过程,建立物理或数学模型有助于理解这些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不同的地质观点保持开放态度,也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