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旅游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猜大多数同学都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何时启动政治复习比较合适,会不会九月起步就太迟了?实际上,你可以在七月就开始,因为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大约在六月左右就会面世。它与八月底教育部发布的大纲解析差异微乎其微。肖秀荣的一系列产品都非常出色,只要按照书本上的指示,依照发布的顺序购买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准备的战线比较长,从4月到7月在断断续续地在看教材重温知识点,对,就是这样的拖延症这期间用的书有高数、线代和概率教材,复习全书,高数18讲,线代部分用的是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没有再做全书上的部分。看一章教材对应做全书、18讲和讲义,刚做第一遍的时候遇到不少不会的,标记出来。主要本科学习马马虎虎,很多地方不是真的懂,需要重新学习,所以是边上课边做笔记边做题的。到7月份回家住,白天会和同学去图书馆,但是节奏不是很紧凑。做了一点点线代和概率部分的660题,需要技巧和计算速度,有必要做一做。9月开始二刷全书和18讲,第一遍不会的大概还是有一半不会…自己想不通的问问同学,把基本的问题解决。这一部分在9、10月份一直在做。十一后开始做真题,买的是张宇的数三真题大全解,早些年的简单,一会就能做过来。真题重要,但是不能把目光和精力只局限于真题,毕竟出题有变难的趋势,我也属于吃亏在这一点上了。后期有必要掐时间做做成套的模拟题,会比真题难,但是这样才能提升不是嘛。做了几套16年的合工大超越模拟题。周围有很多在做张宇的四套卷和八套卷,但是我拿过同学的一套来做发现前两个选择都不太会就放弃了。这样真的不好,无形中就比别人少练很多。真题大概做到11月初,模拟题可以放到晚一点来做,方便考前练手感。11月给数学的时间少了,因为专业课这个时候有很多东西,我专业课开始的晚所以也是影响了整体的安排。数三考试时候写到第二道大题莫名其妙的卡壳了,心慌了好几分钟,因为它其实很简单,好在后来脑回路正常了。所以总结下来,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好,最重要的是基础掌握不到位才导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数学学好真的很重要,因为大家的英语和政治总分没有太大差距,专业课给分摸不准,所以数学得高分会很有优势。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薄弱,考研究生前连六级都没通过,因此初期我把重点放在积累词汇上。起初,我使用的是《恋恋有词》这本书,的确很有帮助,但我必须强调,千万别想着先背完所有单词再去阅读。单词数量庞大,且遗忘率高,这样会白白浪费阅读练习的时间。所以我推荐大家边背单词边做阅读,通过实践来巩固记忆。你可以备一本笔记本,记下阅读中遇到的生词,每天查阅几页,坚持到考试前一天,我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实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管理学,这是一个涵盖广泛且理论实践并重的学科。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如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深入研读教材,尤其是罗宾斯的经典教材,能帮助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案例分析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凭分析实际企业案例,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对管理理念的理解。历年真题的练习不容忽视,它们通常反映了学校的命题趋势和侧重点。
微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科学。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基础理论是基础,这些都需具备扎实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我个人建议使用萨缪尔森或者曼昆的教材,他们的解释清晰易懂,适合初学者。经济学的图表分析很重要,熟练绘制和解读各种曲线图能帮助直观理解复杂的经济现象。做题同样重要,特别是那些需你解释经济现象或政策影响的问题,这要求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保证效率的也避免过度疲劳。我还会定期自我检测,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小组讨论也是我非常推荐的一种学习方式,不同人的思考角度会激发新的理解和灵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