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史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这是一门我一直感到困惑的科目,尽管许多人认为它相当基础,但我清楚需要投入时间来攻克。自从拿到考试范围后,我就为自己制定了规划,因为在主观题目上,大多数人都能答得还算可以,我认为唯一能区分高下的就是选择题。于是,我决定每天中午抽出时间研读政治。这算是提前努力的一种方式吧。九月至十月初,我系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涵盖了整个知识框架和关键点,也仔细研究了考试大纲,即便内容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我也坚持反复阅读,因为一次浏览往往无法产生显著效果。到了十一月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精做练习题并细致研读大纲。经过这两轮学习,期望能有所提升,即使记不住所有细节,至少要掌握每个主题的大致内容。这个阶段,我依然保持着每天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每次都超出,原因是自己对政治缺乏敏感度)。进入十二月中旬至下旬,大量背诵政治知识变得至关重要,有时会背到反胃,后来发现论坛上的同学们也有同感,这才稍感安慰。这是一个逐渐筛选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扎实前进,更需坚持不懈。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可能会有些挑战性,所以我鼓励你们提前准备,现在就开始翻书复习。三月起步其实并不算太早。要稳扎稳打地建立基础,不断重温笔记和讲义,确保深入理解,避免浅尝辄止。我见过很多同学,他们从清晨六点学到深夜十二点,然而最终并未达到期望的成绩,问题就在于他们未能真正领悟知识点。因此,我要提醒你们,学习效率至关重要,要发掘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别盲目跟风,毕竟成功者总是少数,真理往往被少数人所掌握。
参加辅导班并非时间的消耗,因为它们通常讲解得更为详尽,记些笔记也大有裨益,之后可以在宿舍里整理并反复利用,以求彻底掌握。我有个提议:争取在新学期开始前就能消化课本知识,九月份时转向做真题,并且亲自归纳错误题目(个人笔记是必不可少的!)。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是重点,但作文也不能放松,毕竟30分的作文可不是小分值。作文的话,最后俩月好好准备。王江涛的作文书比较有名气,但是讲解也就一般,泛泛之谈巨多,他的文章往往遵循着类似的套路,看多了掌握了就很容易利用,适合学渣。何凯文的作文讲解部分就更细化一点,有时间就拿来看吧,此时不看书何时看书。关于让你背个30篇范文的言论,确实,背30篇衣食无忧,但是你能背30个?还是要自己总结自己的一套用起来得心应手的行文模版,行文流程和逻辑才好。另外,练好字,才不吃亏。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这些概念是经济学大厦的基石,必须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我会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作为入门教材,它的语言通俗易懂,例子生动有趣,对初学者非常友好。
理论与实际结合。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理论需与现实经济现象相结合。我会定期阅读《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财经媒体,凭了解全球经济动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对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当读到有关贸易冲突的新闻时,我会思考这如何用供需模型来解释,或者如何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其影响。
再者,重视数学工具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离不开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都是必需的工具。特别是在理解成本曲线、边际效用、最优解等问题时,数学模型能提供直观清晰的理解路径。提升数学能力,尤其是应用能力,对理解和解决经济学问题极其重要。
多做题,多讨论。无论是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还是课后的习题集,我都尽可能地去做,去思考。我还参加了学习小组,与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检验我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也能激发新的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