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程的投资回报率相当可观,我在七月下旬才开始学习,觉得时间绰绰有余。我主要依赖肖秀荣的精讲精炼,每学完一个章节就会配套完成一千题的相关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较为复杂,所以我在这上面花费了一些时间,而其他章节则相对较快。进入十月,我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并用接下来的一个月仔细重做了全部的一千题。紧接着,我用一周的时间专注于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和马原大题。十一月,肖八发布后,我集中精力只做了选择题和马原的大题目,其余的大题大致浏览了答案。到了十二月,随着肖四的出版,我就进入了疯狂背书的阶段,肖四的内容是必须熟记的。在备考后期,我重点记忆了肖四的大题,这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考研数学方面:
这一门我是分三轮复习的,第一轮是课本,当时边看课本边做课本习题,我第一轮是从五月份劳动节上来开始正式准备考研的,到七月份中旬课本加上习题一轮结束了。在暑期开始准备复习全书,因为第一遍看课本看得仔细,又有老师的讲解,看起全书不是很吃力,记得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就没有错几个。全书我是一章一章扎扎实实准备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算,会做不行还要能做对,当时进度不快,计划是45天在九月份之前一遍过完,后来推迟了一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是真的出的很好,要想数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全书至少得看两遍。九月份全书一遍完了之后,开始第二遍,一直到十月份中旬,这期间顺带做完了660题,660题出的题目注重概念,易错,难度不小,做完了并消化了它有利于后期冲刺。从十月份中旬之后20天,每两天一套真题,在十一月份上旬就把真题基本做完了,此后划了一周时间总结消化错题。从十一月份下旬开始回归全书做真题,建立框架了,之后就是最后模拟两套真题考试了。上面说的时间轴我建议大家理一理,参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第一轮第二轮每天大概一上午数学,后期三个小时,到了十一月份下旬,差不多就只有两个小时一点,主要是被政治占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一下,课本一遍,全书三遍,真题两遍,模拟题一遍,每一遍之后都要拿出时间来消化分析弱点。
考研英语方面:
众所周知,英语阅读是基础,如果读不懂题目就无法答题,我当初就面临这个问题。幸运的是,我的语感尚存,虽然完形填空可能会出错较多,但由于分值不高,影响相对有限。对于英语复习,我的策略是背单词、刷真题以及练习写作。在准备阶段,首要任务是坚持不懈地背单词,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单词书,每天都坚持学习几页,同时利用扇贝单词应用抓住零碎时间复习。词汇的记忆需要不断重复,形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大约从六月起,可以开始接触真题,反复操练,多次梳理错误点。我选择了张剑的英语黄皮书,其中的阅读理解80篇和150篇也购买了,尽管最终未能全部完成,但重要的是保持解题的状态。最后两个月,我开始专注于写作,全盘跟从老师的指导,她将作文分解成九个部分,教我们按照模板填充内容,最终整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核心概念至关重要。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是我备考的第一步。我会凭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不断深化对这些基础概念的理解,也会关注最新的管理理论研究动态,以拓宽视野。
案例分析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郑州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重视实践性,我会找寻各种企业案例进行分析,包括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功或失败案例,尝试运用管理学理论去解释其背后的管理决策。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习方法,我在理解理论的,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再者,复习管理学综合时,不能忽视的是它的跨学科特性。管理学涉及到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我会适当学习这些相关知识,以增强对管理问题的全面理解。例如,了解经济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影响,或者理解员工行为的心理动因,都能帮助我在解答复杂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也不可忽视。凭对这些试题的研究,把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出题人的思路。我通常会先独立完成,对比答案,分析错误原因,以此提升答题技巧和速度。
我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讨论和小组学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既能碰撞出新的思考火花,也能在相互帮助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