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阅读速度相当缓慢,往往需要逐字逐句地研读,因此我每天会投入大约三小时来学习政治,早晨两小时,夜晚一小时。我会专心阅读15到20页的复习资料,也就是俗称的“红宝书”。每读完一章节,我会紧接着完成相应的1000题练习。对于做错的问题,我必定会在教材中找出其理论依据,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标记。这个过程中,强烈建议用手写的方式记录,避免直接在书上书写,因为这套流程可能需要重复两到三次。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真题阅读,我的策略是重复实践。我没有尝试过任何模拟题,但我将真实试题研习了三次。当你反复练习后会发现,即便隔了一段时间重做,之前出错的地方依然容易犯错,因此建议尽可能多地重复练习。至于作文,我主要依赖王江涛的资料,熟记了他指定的二十篇必背作文,并额外挑选了几篇我认为可能成为考题的文章进行背诵,大约五六篇。此外,我还背诵了张剑最后五套模拟卷中的几篇文章。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长时间未动笔,我已经忘记了大部分时态和语法规则,要知道阅读理解的词汇量与写作需求是有区别的,需要更充足的准备。光是口头上背诵还不够,必须通过默写来检验记忆的准确性,写完后再仔细校对,这样背诵才会深入且精确。今年,虽然选择题相对简单,主观题评分较为严格,但我在写作部分取得了高分,这完全归功于那些背诵工作。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基础英语,这是一门需深厚语言功底和广泛阅读理解能力的科目。我的重点在于词汇积累和阅读训练。每天我会保证至少一个小时的单词记忆,使用词汇书或者相关的手机应用,坚持“滚动复习”,防止遗忘。我会定期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期刊或新闻,提升语感和理解力。语法的系统梳理也很重要,尤其对长难句的理解和翻译,扎实的语法基础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英汉互译是一项技巧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技能。我认为,关键在于“多练”与“反思”。我会选各种类型的材料进行翻译练习,如学术论文、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以此来提高对不同文体的把握。每次完成翻译后,我都会对比参考答案,分析自有的错误,看看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是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我还参加了一些在线的翻译课程,凭老师的指导,我对翻译的理论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再者,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会凭看电影、读原著、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西方的历史、社会、文化,这些都能丰富我的语言内涵,提升翻译的深度和准确性。
我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基础英语还是英汉互译,都需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耐心。备考的过程可能会枯燥,但只有坚持下去,在考试中展现出最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