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九月一号开始复习政治。我把红宝书(即大纲解析)这本书当小说似得,津津有味很仔细的看了两遍多,每一遍配合做肖秀荣的《1000题》,十月份风中劲草出来后,我放下了红宝书,因为实在太啰嗦了,考试嘛,还是要抓重点。每次做1000题都要在答案附近把自己上一次做错的选项写上去,下一次看的时候可以加深印象,错误率会大大降低。我的1000题扎扎实实地这样做了三遍。
考研数学方面:
完成课本学习后,我会重温笔记,默默地描绘出每章节的知识架构,确保每个数学知识点都了然于胸。切记,扎实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在初次复习数学时,我选择研读课本并解决课后习题。近年来,数学的难度有所上升,并非因为考试范围大幅拓宽,而是计算量增大,对数学思维的要求更上一层楼,比如增加了分类讨论等技巧。尽管许多课后练习的形式并不直接对应考试题目,但它们对理解并巩固基础概念极其有益。对于不定积分的部分,高等数学课本后面的习题涵盖了几乎所有常见的解题策略,初做可能会感到困难。然而,如果深入钻研这些习题,再次尝试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显著。同时,对于原函数的记忆,不必局限于那些常见而简单的公式。相比之下,其他内容在高等数学中的占比较小,所以我使用了本科教材,具体的书籍推荐就不再赘述。我购买的《核心笔记》当时只有复印件,尽管出版年代较早,但其难度与当前考试相匹配,对关键考点的覆盖也相当不错,适合作为第二轮复习的资料。
考研英语方面:
当初很多人主张不必特意背单词,主张在阅读中学习单词,我并不认同。如今,我比较倾向于这样的观点:记忆单词的目标并非要求能听、说、写,了解其词源,而是在阅读时能识别出它的意思。我个人的提议是,重点掌握单词的基本含义,对于短语,不需要过分纠结于后面接动词ing形式还是todo(因为这主要是针对完形填空的技巧),只需关注那些极其常见的搭配,做到能识别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确,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它关乎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是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关键。在湖南大学的试题中,通常会涉及到线性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形结构(如二叉树、堆)、图以及散列等基础知识。其中,栈、队列、递归、排序和查找算法是高频考点。
对线性结构,理解和掌握数组与链表的区别及其应用是基础,例如,数组适合随机访问但插入删除困难,链表则反之。栈和队列的理解也很重要,它们是很多高级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础,比如递归、回溯等。
在树形结构中,二叉树的各种操作(如查找、遍历、平衡调整)需熟练掌握,特别是AVL树和红黑树这两种自平衡二叉搜索树。堆是一种特殊的树形数据结构,常用于优先队列的实现,要理解其性质和操作。
图是一个复杂但重要的数据结构,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是基础,最小生成树(Prim或Kruskal算法)和最短路径问题(Dijkstra或Floyd算法)也是常考知识点。
散列表是解决查找效率问题的有效手段,理解其冲突解决策略(开放寻址法、链地址法等)和装载因子的重要性是关键。
学习这些内容时,理论结合实践是最好的方式。你尝试自己动手实现各种数据结构的操作,并凭编程题目来加深理解。LeetCode、HackerRank等在线平台有很多相关的实战题目。多看书,比如《数据结构(C语言版)》或者《算法导论》,深入理解原理,再配以适量的习题练习,会你对数据结构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