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考的是最不好的一门,所以这里和大家主要说一下要避免的误区:政治一定要认真看大纲,重点不等于大纲,也不等于考点,现在政治出题趋于灵活,认认真真复习到知识点才是王道。参考的书就是网上那些比较经典的,很多人都有介绍,选择题一定要多看,多辨析,一遍遍强化记忆。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我复习的时候习惯看一章重点做一章选择题,这种方法发现问题的力度不大,如果可以,大家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当然每章还是要先打好基础了。关于政治真题,之前很多老师都强调过,尤其是马哲的真题比较有参考价值,强化阶段过完大家可以看一下。最后阶段大题就记忆思路,选择题也不要放弃。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不是我所长,也不是我所好,这东西我感觉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苦功吧。当然,你要是觉得花好多时间,为提高那么几分划不来,干脆考前就看看作文,阅读之类的也可以。我就是这么干的。别总分上去了,英语被卡了。历年很多这样的人,很是可惜。英语完全靠积累。没有一定的单词量看考研阅读是很痛苦的事情。真题随便选一本就可以,文章能看懂了那些连篇累牍的讲解事实上有些多余(个人意见,求轻喷)。把真题吃透基本上考研英语也就没有什么难的了(友情提示:部分题不一定有规律!今年我做完阅读后发现选项和规律不一致,硬生生的把3个正确答案改错了,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文博综合》的核心在于对历史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对文物的系统性认知。这包括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脉络、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演变、主要文物类型及其价值,以及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我在备考期间,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历史文献,尤其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因这部分内容往往在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
对文物部分,我建议不仅要了解其外观特征,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我凭阅读《中国文物鉴赏辞典》等专业书籍,对各类文物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尝试将这些知识点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形成了一套自有的知识体系。
再者,博物馆学的学习则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不仅研读了《博物馆学概论》等基础教材,还尽可能地参观各种博物馆,观察其展览设计、藏品管理、教育活动等方面,使理论知识得以落地生根。
在复习策略上,我采取了“分块复习,定期整合”的方法。将《文博综合》的内容划分为历史、文物、博物馆学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再细分成小节,每天专注一到两个小节进行深入学习。每过一周,我会把这一周学习的内容重新梳理,形成笔记,这样既巩固了记忆,又提高了理解力。
模拟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找来了历年真题和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定时做题,以此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节奏,也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
我想强调的是,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困难和压力,需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也要懂得适时放松,保证身心健康,这样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