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机械电子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正如前辈们的忠告,这门课程确实不适合提前太多时间启动,我诚恳地建议你别不信邪。它的得分关键在于后期的全力冲刺,特别是在最后几个月。假如你觉得记忆力有限,最好在暑假过半时才着手准备。我在假期里稍微接触了一些政治内容,通常是在学习别的科目感到疲倦时,随手翻开肖秀荣的《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随便看看,顺便做一些练习题,以逐渐了解考试的基本范围。
正式的复习工作应该在九月份大纲公布后开始,那时我会对照精讲精练仔细研究大纲(用彩笔标注得十分详尽)。接着,我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并在最后阶段完成他的八套卷、四套卷,以及蒋中挺的冲刺卷选择题部分。然而,由于我个人的政治基础不太扎实,最终的成绩并未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考试时,我将试卷上的每个空格都填得满满当当,几乎无隙可寻,以至于旁边的同学在我在最后一刻填满剩余空白时,眼神中流露出惊讶。我觉得即使回答得不够理想,老师们或许也会因为态度认真而有所加分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辅导书:复习全书、历年真题、660、400题。我三月份到五月份先把高数课本看了一遍,习题做了一遍。从五月低开始下午或晚上时间看一章视频,学习一章复习全书,这样循环渐进到八月的时候(好像),才把复习全书做了一遍。复习全书是个好东西,内容很全,但复习全书只学习一遍意义不是太大,因此我第一遍结束之后立即开始第二遍,到最后上考场前好像弄了两遍多,第三遍只是把自己前两遍圈出来的题重点看了一下。历年真题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我11月份开始做的历年真题,从99年开始,晚上抽出3个小时,严格按照考场上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套一打分,感觉效果还不错。660我只做了一遍,个人感觉题目有点偏,但很有利于把基础打牢。400题我先把第一套做了测试了一下,当时自信心备受打击。400题我只把选择题做完了,我觉得没有复习到一定程度,千万别轻易尝试400题。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并且要反复回顾以前的知识点,我把复习全书当成教材使用,把前面的知识归纳部分记忆了好几遍。数学同样需要记忆。
考研英语方面:
抛开单词之外,思路是阅读拿高分的关键。大家每做完一套题,不要太在乎对错,做对的题也要仔细揣摩自己为什么能想到,是蒙的还是真的理解了;做错的题,要仔细分析自己的理解和作者的思路、题目的设计有什么不同,然后去仔细理解原文,做到每句话都能读懂,有些自己当初费了很大力气才弄明白的原文语句,就试着动手翻译,刚开始无论翻译的多烂也逼着自己完整的写下来,猜也要往纸上猜,这对练习翻译水平和阅读水平都很有帮助.参考书的话,最大的问题是好的参考书非常少,没有任何一个资料可以做到与真题水平相当。用书上,我只用了张剑的黄皮书,我觉得只做真题就非常足够。真题阅读我是从96年开始做,每一篇做的非常仔细,反复做反复总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如机构分析、力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对基础理论部分,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滑块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等基本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及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的运动分析,这些都是需深入理解的内容。
动态分析和静态力分析是机械原理的重点。你需熟练运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和功的原理进行动态问题的求解,并能运用静力学平衡条件解决各种力系统的问题。在实践中,这通常涉及到复杂的计算,熟悉并灵活运用相关公式是关键。
再者,机械创新设计也是考试中常考的部分。这部分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机构设计原则,还需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会建议大家多做一些实际的设计题目,凭动手操作来深化理解,并尝试去思考如何改进现有的机械设备,提高其效率或性能。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有效的复习策略很重要。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帮助记忆。做题是检验理解程度的最佳方式,凭大量的习题练习,熟悉各种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讨论和交流也是非常有益的学习方式,你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共享学习资源。
我强调一点,理解比记忆更重要。机械原理的许多知识点并非死记硬背就能掌握,是需深入理解背后的物理机制。只有真正理解了,在遇到新问题时灵活应对,这也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深感的重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