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生命健康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从八月下旬开始准备的,八月下旬到九月初,马原这部分可以听课,毛中特思修近代史等看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就可以啦~九月初回到学校开始看肖老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每晚用时两个小时~看完一章知识点做一章的练习题,做1000题我建议把自己选的答案写在一张纸上,别写在书上,做完以后对答案,把做错的以及不会的都在书上用自动铅笔圈出来,弄清楚正确答案的缘由,不要放过小的知识点,以及自己凭感觉选对的题,也要认真对待!第一遍完了以后我又回过头来看了一遍毛中特和马原的重点部分,大概在十一月底完成知识点复习和做题。这个时候可以买来《风中劲草》再过一遍知识点,风中劲草的知识点总结更精炼一些,适合用来巩固之前第一遍的复习。然后就是做第二遍《1000题》,只挑第一遍做错的做就行,重点放在马原毛中特和史纲上,思修可以适当重视一下。复习风中劲草一个小时,做题四十分钟,二十分钟对答案,记答案里的知识点,这个过程用了一个周左右,接下来就是做肖八啦,一共八套卷,选择题要认认真真做,大题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答案是怎么组织的~还有蒋中挺的《五套卷》这个也是在这段时间做的。然后就是十二月十号左右了吧,开始背徐涛的《小黄书》知识点还是挺多的,再往后就是肖四,我们给政治的时间就要多啦,至少两小时,我是给了三个小时,大题真的让我头疼肖八和肖四的选择题一定要多做几遍!一遍是不行的,至少两遍,肖八肖四的选择题都是精华,谁不做谁吃亏。肖四的大题一定要背,一共四套卷,每套五道大题,两天一套,八天背完,回过头来再背一遍,一直背到24号晚上。期间我把小黄书和肖四可以结合起来,互通有无。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初开始,一完成每日任务便立即休息,并别忘了标示进度日期,这会让你感到实实在在的成就,看着单词本上积累的日志会很有满足感。当你初次背完词汇,就可以着手做阅读理解了。确实如此,无需过于在意语法规则等细节,只需专注于词汇与阅读,反复练习,其余一概不论。计时做阅读,逼迫自己在一小时内完成,至多允许额外十分钟,若耗时超过八十分钟,意味着考试时可能会时间紧迫。初期的成绩可能不尽如人意,我当初只能答对六个(微笑表情),每次做完后立即校正,简单浏览错误部分,深入分析则留待次日。关于阅读真题,仅需做历年试题即可,保留近两套作为最后的模拟测试。首先独立完成一篇,记录不熟悉的词汇,然后全文翻译,接着对照翻译再次解题,比较两次的答案,最终核对正确答案,根据你的翻译找出答案不同的原因,或是为何正确,为何错误。如此坚持翻译大约十几篇文章,你的翻译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将大幅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级生态学是一门深入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在备考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了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包括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态位理论、种群动态和群落演替等也是重要考点。建议大家多阅读经典文献,理解和掌握模型分析,例如 Lotka-Volterra 模型和竞争排斥原理。实地考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也很关键,需具备好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普通生物学则涵盖了生命的各个层次,从分子到个体,再到种群和生态系统。在复习时,我特别注重基础概念的把握,如遗传学的基础知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分子生物学部分,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必须清晰。对生物分类,要能熟练识别各种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在动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中,了解并理解各种生理过程及其调节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是最有效的策略。对复杂的概念或理论,先尝试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凭做题和笔记来加深记忆。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使用思维导图帮助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实践操作,如实验室技能训练,也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利用好教材、参考书和网上的学术资源,比如PLOS ONE、Nature等科学期刊,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扩大视野。不要忽视团队学习的力量,与同学讨论、互相提问,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激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