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复习上,应避免过早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免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每个人的學習策略和效率都有所差异,因此关键是按照个人的习惯来安排。不必盲目跟随他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对于政治学习,肖秀荣的资料是不错的选择,无论是阅读还是做题都很有用。我个人使用了精讲精练和1000题,感觉很详尽,有助于填补知识空白。实际上,我在八九月才开始正式备考,每天保持3至4小时的学习时间就已经足够。到了冲刺阶段,购入一本风中劲草,并且购买一些押题卷和全年的热点总结很有帮助。选择参考资料不必过于纠结,有些人可能会用红宝书等,但实际上,无论选用哪种资料,最后的成绩往往相差无几,大家都能取得相当的成效呢。
考研数学方面:
9月份,我开始从基础复习,把复习全书和课本都过了一遍。十月我把660题做完了,然后再回过来把暑假练习过的题目里的难题、错题和660题里的错题难题重新做了一遍。10月份一开始就开始做历年真题,真题我没有做太前面的,就开始从05年做到了16年的,前期基本保持一天一套的状态,后来稍微缓了下,两三天一套,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做完了这些真题。这里我想说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做试卷的频率可以不同,但是每套试卷必须严格控制时间,拿出考场的状态来做,然后考完严格批卷,搞懂错题难题。真题做完之后,我就开始做李永乐的冲刺六套卷和张宇八套卷,这些冲刺卷的难度是相对较大的,因此不用太在意分数,它们就是用来巩固知识点和保持状态的,没有规定必须做,重点还是在真题。总之在剩余的时间,我就做冲刺卷,然后边做边看之前的错题,把平时练习题、660题、真题、模拟卷错题反复看。11月以后每天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四个小时左右了。但是8套卷能让你清醒,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认清现实才能百战不怠。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一直是我的薄弱环节,从孩童时期到大学阶段,我始终未曾给予它足够的关注和热情。在四月时,我已经完成了考研必备词汇的第一轮记忆。推荐使用俞敏洪的小红书和何凯文的《必考词汇突破全书》来记单词,每日坚持这项基本功。起初,可能进度较慢,比如每天50个,逐渐增加至100或200个,到了后期速度自然会加快,大约三日就能重温一遍核心词汇。对于那些易忘的词,建议用小本子摘录并反复熟记,直至彻底掌握。不必强迫自己记住书中的每一个单词,吃透核心词汇就足够了,如果你的基础扎实,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历年的真实试题至关重要,它是提高分数的关键。留出最近两年的题目用于后期模拟测试,其余的应多做几遍,务必理解每个单词和复杂句子的含义。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在于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分析以及厂商决策等基本概念。每一个概念都如同大厦的基石,必须牢固掌握。例如,需求的价格弹性、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机会成本等,这些都是常考点,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需深度思考,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模型。如AD-AS模型、IS-LM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工具,需熟练掌握其运行机制,并能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进行应用。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成本曲线、市场结构模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也是考试的重点,务必透彻理解。
再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并非脱离实际的抽象知识,是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科学解释。关注国内外经济新闻,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析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增强理解力,也能提升你在论述题中的答题能力。
做题和复习同样重要。凭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你了解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定期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避免遗忘。
持续的学习动力和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保障。考研路上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坚持不懈,你就一定能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