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的复习,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抓住教材好好看,而且一定要看仔细。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四个序列,但重点在序列一,序列二随着看序列一做过两遍,感觉有的题出的太刻板,就是教材的原话抠出来,用来强化基础还可以,倒没必要死抠。想做题的话最好还是做真题,虽然近几年真题的考点不会重复,但是出题思路和考察方式还是很值得借鉴。序列三质量很差,几乎没有多少价值,不如多看几遍序列一,多研究真题。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内容比较多,质量一般,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做一下。最后临近考试的时候,肖秀荣的四套题有必要做一下,个别大题还是有压中的可能性的。比如,12和13年都压中一道六分的大题。此外还可以背诵一下大题的答案,虽说不一定压准原题,但有些话在考试中还是值得一用。此外,最后疯传的20天20题的小册子也很值得一看。同样,它压准原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有些话是万能的,可以拿来答题。我觉得文科的学习就是大量背诵,有些内容自己虽知道,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远没有别人总结的言简意赅,而且多记忆一些句子,在答题过程中也会节省不少时间和脑力。
考研数学方面:
提前着手从教科书开始,由于准备时间充裕,我完成了所有课后习题。大约四月份,我开始阅读复习大全,初次接触时,书中大部分题目我都无法解答,但我坚持逐字逐句理解解析直至彻底明白,这个过程相当耗时,直到六月份我才完成高等数学部分的复习。接着立即开始了第二轮,得益于第一次的巩固,第二次显得更为顺利。九月,我开始做早期的历年试题,每日一套,并针对薄弱知识点加强练习,确保没有遗漏。早期的试题大致能解决就行,不必过于纠结,毕竟年份久远,题目趋势有所变化。由于复习进度良好,我打算将最新几年的真题保留到考前作为模拟训练,因此有一段时间较为空闲,但数学学习不能中断。听说张宇的《高数18讲》很有价值,我就找来研读,遇到精华内容便做笔记。随后进入冲刺阶段,这期间的题目更具技巧性和灵活性,但前提是基础知识必须牢固,在反复研究复习大全的基础上可能效果更佳,否则可能难以适应。看完《18讲》后,我发现仍有大量时间,于是我选择了《660题》中的选择题来做,虽然困难重重,时常受阻,但也从中获益匪浅。此时已接近十一月,我开始减少数学的练习时间,转而每天一套李永乐的近十年真题(最后三年的留作考前使用)。这本书的布局十分合理,前面是完整的试题集,后面按照章节和知识点整理历年真题,便于专项练习和填补知识空白。经过多轮复习,现在做真题变得轻车熟路,通常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即可完成,分数稳定在140分上下。做完整套题后,我会按章节继续练习并记录错误。十二月,我开始做模拟试卷,如张宇的《八套卷》、李永乐的《6+2》和合工大超越等,这些模拟题难度较大,但却必不可少,特别是近年来考试难度明显提升,需要挑战一些难题。考前几天,我做了预留的近几年真题以适应当前的命题趋势,保持手感,并翻阅笔记、复习大全,检查是否有遗忘的知识点,同时查看错题本。这样,我便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考研数学强调基础,只要根基打牢,就不必畏惧。近年来,真题的计算量显著增加,需特别留意,避免因粗心丢分。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写作的复习策略,我想详细分享一下。鉴于我个人的写作能力并不突出,我选择购买了王江涛编著的一本考研英语满分写作教程。由于很久没接触英语写作,重新拿起笔来确实感到相当吃力。面对这个挑战,我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不断背诵。这本教材提供了大约六七十篇的大小作文范例,我几乎每一篇都熟记于心,有的甚至背诵了两遍,而且是背诵后还会尝试默写。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步归纳出大作文和小作文的构思框架,并积累了一些精彩语句和词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金融学的基础理论至关重要。这包括了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投资学等核心领域。你需深入理解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掌握利率决定理论,了解各种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并能分析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我建议使用经典的教材,比如罗斯的《公司理财》和博迪的《投资学》,它们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实践应用能力同样重要。金融学不仅仅是理论,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你凭做案例分析,模拟投资决策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例如,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其经营状况,或者模拟构建投资组合并进行绩效评估。这些都会帮助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再者,关注实时的金融新闻和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新的法规、政策或全球经济事件都可能影响到学习和未来的就业。阅读《华尔街日报》、《财经》等权威媒体,参加学术论坛和研讨会,都能帮你保持敏锐的洞察力。
数学和统计学是金融学的重要工具。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统计学是你需熟练掌握的。特别是在现代金融中,如金融工程、量化投资等领域,强大的数学功底会你更具优势。别忘了复习这些基础知识,尤其是优化理论和时间序列分析。
对学习方法,我强调理解和记忆的平衡。理解是基础,但必要的记忆也很关键。制作思维导图,定期回顾,用实例加深理解,都是有效的方法。找到适合自有的学习节奏,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成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