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直到开考的那一刻才停止背诵,直至考试结束才放下笔。在最后的七天里,我专心致志地反复研读考点汇总,并且完成了肖秀荣的四套预测题(没错,我没有做以往的真题,原因在于我认为那些内容可能不再会考,而且即使看着答案,我也并未亲自去做这些题目)。尽管这个成绩在考研标准下不算顶尖,但确保通过分数线绰绰有余。政治科目涉及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如党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矛盾分析方法和长征精神等。只有不断重复背诵和阅读,才能深刻记忆。因此,在备考的最后一周,务必让口齿和大脑保持活跃状态。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记单词就像是与它们建立熟悉感。这是一项持续不断的练习,让每个单词逐渐变得面熟。我会在空闲时间里进行这项工作,每天处理500个单词,初期可能进展较慢,但随着时间推移速度自然提升。经过三四轮的重复,即使不看单词,我脑海中也能浮现出相关图像,并理解其大概含义。就这样,我利用课余时间坚持了三个月,每天投入一个多小时。到了后期,我不再频繁查阅单词,而是主要通过做真题时碰到的新词来强化记忆,尤其是那些可能会用到的词汇。自1997年起的真题,我反反复复地做,已经记不清做了多少次,但要确保留下一些用于最后一个月的模拟考试。有些人倾向于通过翻译阅读来复习,但我尝试了一天之后便觉得效率低下,这纯粹是个人喜好问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理解这门课的关键在于对地球系统科学的整体把握。你需深入理解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之间的动态关系,这些构成了自然环境的基础。关注气候变化、地壳运动等全球性问题,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生态环境。学习过程中,我常常借助地图和实地考察来加深理解,定期复习理论知识,结合实例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则更偏重于技术应用。GIS是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所有类型的地理数据。掌握GIS,需熟悉基本的地理空间概念,如坐标系统、投影方式等。编程语言如Python或R的运用,对高级数据分析至关重要。我建议多做实际操作,比如使用ArcGIS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工作流程。理解和运用GIS模型,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倾向于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模式。对自然地理学,我会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凭画思维导图来强化记忆;对GIS,我会动手实践项目,解决具体问题,以此巩固技能。我还积极参与讨论组,与同学交流,互相解答疑惑,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