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我高中是学理科,所以复习时候为了保险,八月中旬就开始复习政治了。复习的时候马原和毛概基本都是靠老师给讲明白的orz,然后反复看书和刷1000题,9月初开始看肖秀荣,出了大纲又看了大纲。1000题很有用,第一遍不要乱涂乱画,因为要刷上三遍。风中劲草的选择题出的太偏。后期市面上能买的模拟题我全买了,刷了选择题,发现还是肖老师的最顺手,任汝芬的也不错。背书的话,肖四是必须的,肖八先出,跟肖四相同的很多,也可以先背。另外有20天20题。最后那一个月,全是在背,感觉大脑不够用了。直到考前一个月开始做冲刺卷,背诵大题。政治按部就班地复习,就不会出错。前期政治复习时间不能太长,不能挤占专业课和英语课时间。越到考前,越要加大政治复习时间配比。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政治属于一门可以“突击”的考试科目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主要讲一下突破阶段,突破阶段主要以大量练题为主。其中,练题又以考研真题为主,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包含32年的真题(1987-2018),1998年以前偏简单,可以坚持1天做2套,1998年及以后就1天1套或2天3套。与此同时,张宇1000题和李永乐660题都是不错的习题集,不过1000题有点难、660题有点偏,和考研题风仍有所差异,基础好的同学可做一做,基础不太牢固或者时间不充分的同学仍以考研真题为主即可,争取把历年考研真题做到3遍以上(特别是近10年的真题,参考价值最大)。最后还是想强调,资料贵精不贵多,看书刷题掌握最重要,所以大家把掌握知识作为目标,不要单纯去看做的量,然后自己归纳整理笔记反复看很重要,我觉得这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不是很有数学天赋并且大学也没多少数学基础来说这次考研数学成功的秘诀吧!
考研英语方面:
大二上考过六级之后,已经有四年多没碰过英语了,状态全无。幸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真心不爱背单词,背得没有忘得多,积极性必然会被打击到,所以我用一周内的零碎时间简单背了一遍张剑黄皮书的单词薄本之后就再也没背过单词(并没有记住)。事实证明,考前查的各种经验贴上几乎都会写的什么单词要一直背、每天背,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较重要,而我的方法很简单——研究且只研究真题,不过一定要足够细致。买了两套张剑黄皮书(1997-2004年,2010-2017年英语的两套真题,前者打基础,后者练技术),刚开始做题特别挫败,觉得文章似懂非懂,做题五道至少错三道。之后我把1997-2004年、2010-2017年英语的真题文章都重新排版整理成了一堆word文档,每行文章之间空出两行富裕,然后全部打印出来,按年份用曲别针装订好。之后先做题、对答案,然后拿出对应年份的真题文章A4纸,对照着张剑黄皮书上的段落翻译以及重点单词释义,仔细研究每篇文章中的每一句话。用红笔标出不认识或不确定的单词意思,用蓝黑色的水笔翻译每一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英译中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理解文章、提高语感、练习翻译(英语的翻译完全不用练,翻译完所有年份的文章之后翻译模块666)。这个过程刚开始会有点小痛苦,毕竟文章虽然不长,但每年也有六篇文章要翻译呢(阅读4+新题型1+翻译1)。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生命现象中分子层面的化学过程。在这个科目上,你需理解并掌握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特别是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酶的作用机理,是考试的重点。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包括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这部分内容复杂但十分重要。要熟练掌握中心法则,并理解基因调控的过程,如启动子、增强子的概念和作用。了解DNA修复和突变机制也是必要的。
再者,细胞的能量代谢,包括糖酵解、TCA循环、氧化磷酸化等,这些是生物化学的核心部分。需清楚每一个步骤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是考试常考点。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理解每个概念在整个生物化学体系中的位置。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比如模拟酶催化反应或解析代谢路径。多看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提升理论应用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画成图或者制作思维导图,这样有助于记忆。定期回顾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不断巩固已学知识。遇到难题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与同学讨论,也向老师教。
保持好的心态是关键。面对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要有耐心,自己能够一步步攻克。每次的进步都是对前努力的肯定,即使有时感到困难,也要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