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成了我复习的起点。尽管这四十万字的篇幅对我而言并不算太过庞大,但内容略显单调,且由于类似的叙述风格,容易让人混淆概念。然而,一旦攻克了首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显得轻松许多,而近现代史和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难度几乎为零。当时,我将这本书与《肖秀荣1000题》结合使用,每读完一章就像学习教科书那样做相应章节的选择题,这种方法让我受益匪浅。题目帮助我确定了阅读的重点(即使几乎每一处都是重点)和知识点间的差异,从而减少了混淆的可能性。由于我在后期几乎没怎么死记硬背(几乎没有长时间抱着书背诵的经历),所以我坚信这次深入阅读对我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我这种阅读速度较慢但能记住更多的人来说,我自诩这是“理解性记忆”,并大力推荐这种方式。因此,我认为这两本参考资料极其有价值,有大神提议大纲解析应再读一遍,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值得一试。在此之后,我还天真地把《肖秀荣1000题》中的解答连同答案都抄了一遍,虽然并未记住多少内容。不过,事后反思,或许这个过程无形中还是有所助益的。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备考期间,我曾陷入一种误解,认为要取得高分,就得把一套综合复习资料翻来覆去地读很多次(通常建议至少四遍)。但其实这个观点并不全面。诚然,复习材料的确需要深入研读,但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从中掌握各种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而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某个阅读次数以期待高分。这是一个必要的学习过程,但并不保证一定能获得高分,这一点我想特别指出。
考研英语方面:
撰写文章常常被误认为是最后一刻的任务,其实不应等到十月才着手准备,也不宜过度依赖固定模版。我们要熟记阅读、作文和翻译内容。比如,每天用一个下午来阅读并背诵10篇文章,再用另一个下午进行实践。刚开始可能会觉得艰难,但随着时间推移,速度会逐渐加快,就像滚雪球一样,每天持续复习,虽然无法做到一字不差地默写,但至少能流畅运用。考试时写作文,那些句子自然就会涌现出来,无需绞尽脑汁!翻译中遇到的精彩句型,如倒装、虚拟、省略或独立主格等,尽管平时难以自发构造,但在写作时直接应用却十分奏效。这确实是最朴素的方法,但效果显著!尤其是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人来说,必须刻苦努力,我自己就是鲜活的例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和掌握纤维的基本性质是纺织材料学的基础。你需了解各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物理、化学特性,如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度、弹性、吸湿性等,并能分析这些特性对纺织品性能的影响。纤维的加工过程,如纺纱、织造、染整等,也是考察的重要内容。
深入研究纺织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例如,纤维的微观结构如何影响其宏观性能?织物组织结构对其机械性能和热湿传递性能有何影响?这些问题需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实验去探索。
再者,纺织材料的应用领域和新技术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比如高性能纤维在航空航天、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新型纺织材料的研发进展,如智能纺织品、生态纺织品等。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记忆”是最好的策略。对复杂的概念和理论,首先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凭做笔记、画图等方式加深记忆。多做习题和模拟试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实践操作也很重要,条件允许,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室工作,亲自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
利用好参考书和网络资源。江南大学的教材和教师推荐的书籍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料,学术论文、在线课程也能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心态。每天定时复习,避免临时抱佛脚。面对困难要有毅力,遇到挫折要保持乐观,自己,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