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应用心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主要依赖记忆。由于我在一战时自视文科背景,许多知识点在高中就已经学习过,所以我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反而成了我的弱点,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二战期间,我深思熟虑后,在考前半个多月狠下心来投入背诵和理解。总的来说,面对政治,我采取了最直接但或许也是最实用的死记硬背法,这可能是大多数考研者不得已而为之的有效策略。当记忆了一定量的政治内容后,我会每天配合做一些相关的选择题,以强化记忆。我选择了肖秀荣的1000题,第一次使用铅笔作答,完成后再擦除重复练习。第二次,我标记出错误的题目,并在大纲解析中标注相关部分,随后集中精力复习这些内容。第三次,我专注于那些曾经做错的题目,以深化印象,同时也节省了时间。我从九月底才开始政治复习,因为开始得太早可能会忘记之前记住的知识,而且也会浪费时间。接近考试时,除了做选择题,我还练习了主观题,这样可以保持在考场上的答题感觉。以前老师曾告诉我,考研政治要把所有空白处都填满,这也是一个经验之谈,至少阅卷老师不会觉得你没什么可说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词汇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考研英语而言,并非遥不可及。反复学习,特别是牢记关键词汇,是有效的策略。在7月至9月期间,我仔细研读了《恋练有词》,每天一个单元,总共阅读了两遍,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本书的体系深得我心,它提倡在句子中记忆单词,比孤立地背诵更有效。经过两次复习,大多数重要词汇已铭记于心。从10月到考试前夕,我养成了每晚使用百词斩背诵20分钟的习惯,而早晨则会回顾前一天真题中遇到的新词。总之,直到考试前一天,我一直坚持背单词。因此,在考试时遇到的陌生词汇不多,阅读部分节省了不少时间。此外,《长难句解密》对我来说也很实用,我在暑假期间阅读了两遍,大致掌握了真题所需的语法规则。自9月份起做起真题来,感觉不再那么棘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心理学专业综合这个科目,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子领域。理解和掌握这些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是至关重要的。比如,你需理解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知道认知发展的阶段论,了解社会影响下的个体行为变化,以及掌握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建议采用系统性的学习方式,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先对每个领域有个大致的理解,再深入研究每一个具体的概念和理论。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也能提高记忆效果。
定期做题和复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你找到历年的真题进行模拟练习,这样既能熟悉考试题型,也能检验自有的学习进度。在复习时,我推荐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种方法能帮助你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检索。
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你们互相提问,解答疑惑,凭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保持好的心态也十分重要,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需耐心和毅力,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调整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我要强调的是,虽然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同样重要。在备考期间,有机会,尽量参与一些科研项目或者实践活动,这将对专业理解有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