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物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十月份开始的,前期看了些红宝书,我想说政治还是得每天看的,其中毛概是看了3遍。后期主要是做模拟题,押题卷,在做这些模拟题的选择题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前期看书看的真的不好,很多漏洞,选择题错误率极高。关于最后背诵用的资料主要是:肖秀荣的最后4套题和TWB的10题。但是考试时就发现背诵的那些东西都没怎么考到,但是这个对我来说就比较有利了,因为我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扯功比较强,嘿嘿。。。于是考试的时候写啊写,试卷上全写满了,真的是一点空白都没有,难以想象吧,最后老师收卷的时候我都在奋笔疾书。所以我想告诉大家政治考试的时候不要怕自己背的不够,说实话当时我周围的同学也是买了很多资料在背,我都没怎么背。但是你一定要比所知道的东西用你所认为的还比较专业的语言写上去,不要不敢写,政治多写写错是不扣分的。当然哪些话不能写,我想你应该明白的吧。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备考研究生的过程中,数学复习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首先,要深入理解教科书,牢固基础知识,因为坚实的根基是解题自如的前提。当基础知识掌握得较为扎实后,就可以开始尝试解决历年的真题。我持续使用《复习全书》及配套的真题集,发现它们相当有益。通过真题,我们能洞察隐藏的规律,并识别自己在哪些题型上存在不足,然后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基础题目要确保较高的准确率,逐步挑战更复杂的题目,这样有望获得理想的成绩。尽管数学可能颇具挑战性,无法确保解答每一道题都完美无缺,但至少要做到每题都有所触及,避免束手无策的情况,尽可能多地写出答案,这样才有得分的机会,不至于成为拖后腿的部分。数学是最关键的领域,是提升分数的核心,做题是方法,但不应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应当多思考,多反思,掌握灵活的解题策略至关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并不擅长,六级考试三次都没准备,至今很多考研词汇我都只能混个脸熟却记不住含义。如果你的情况相似,或许你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经历;如果你的英语基础扎实,那么直接去阅读英文的高分经验可能会更有效。在七月份之前,我仅仅专注于背单词,采用了网络上的一种依据记忆曲线的学习法,并制定了单词学习计划,还购买了一本按照出现频率排序的单词书来背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不建议你轻易模仿我。从七月起,我开始做历年真题的阅读理解,从2010年至2011年的,预留了两套用于考前自测,其余的每天一篇,第一次刷题后,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薄弱点。接着进行了第二次细致的阅读,我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解析每篇文章的所有语法,无论简单还是复杂,因为我基础差,这是必须的步骤;二是像分析中文文章一样,理解文章的结构、主旨和关键内容,我发现解决了语言难题后,这项任务变得容易多了,这才领悟到真正的英语阅读是什么。然后我会对比张剑那本黄皮书校对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就算完成了一篇文章。这种方法大约耗时一个月,让我完成了阅读理解的第二轮复习。之后我一直坚持研读真题,其他部分的处理类似,经过四到五遍后,我根据自身状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毕竟专业课程始终是重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与分离过程等多个子领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工原理的基础。例如,理解牛顿黏性定律帮助计算流体流动时的阻力;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则能帮助分析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建立物理模型至关重要。比如,当面对一个复杂的传质问题时,尝试简化为经典的扩散模型或者对流扩散模型,利用傅立叶定律或菲克定律进行求解。这种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极其有用。
实验操作也是化工原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实验室里的实际操作不仅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锻炼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记得在做蒸馏实验时,凭对设备的操作和数据的记录,我对蒸馏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复习阶段,我建议多做一些历年试题和模拟题。这些题目往往涵盖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凭做题,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熟悉考试的出题方式和解题思路。定期的自我测试也是非常有效的复习手段,它帮你及时发现知识盲点,以便尽早补足。
我强调团队学习的重要性。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互相讲解不懂的知识点,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增进友谊,也能使理解更加深入。每个人都有自有的强项,凭交流,你从别人那里学到新的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