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交通运输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推荐避免机械记忆,也不要过于依赖预测题集。对于理科生来说,政治学习应尽早开始,切勿等到九月才匆忙翻开教材;而文科生则可以在红宝书发布后再开始复习。在答题时,无需一字不差地复述原文,关键是准确掌握概念词汇,并保持表达的正式性,死记硬背只会白白消耗时间。此外,押题书籍并非必需品,它们虽然偶尔能命中部分题目,但过度依赖可能会阻碍你的分数提升,尤其在争取顶尖院校的名额时,仅仅过线是不够的。考试时,选择题部分通常不会有太大难度,你应胸有成竹。接下来的主观题,要合理规划时间,避免前面题目回答得太过详尽,导致最后一道大题草草收尾。大题作答时务必分点阐述,尽可能多角度思考,只要有关联的观点都要列出,同时确保字迹清晰易读。
考研数学方面:
从课本开始,因为准备得早时间比较充足所以把课后题都做了做,大概四月看完课本开始看复习全书,第一遍的时候全书上题十有八九不会,耐着性子把解析从头到尾看懂为止,这一遍特别费时,大概到六月份才把全书高数部分看完。然后马上开始第二遍,因为第一遍巩固的不错,所以第二遍就轻松很多。九月从最早的真题开始做,一天一套,不熟练的知识点需要针对性地练习,不能留死角。早期的真题大致会做就可以,不用太计较,毕竟时间久了,变化还是挺大的。因为复习的时间比较充足,最新的几年真题想留到考前训练用,所以突然就闲下来了,但数学又不能停,听说张宇的《高数18讲》不错,就找了一本开始看,有好的内容就做笔记。然后进行冲刺阶段的复习,技巧性比较强,题目也更灵活,但一定要基础过硬再来学,在几遍全书的基础上做也许会更好,否则可能会跟不上节奏。在看完《18讲》之后觉得时间还是很充足,就做了《660题》的选择题部分,做起来很难,很多题还是会卡壳,但收获也是很大的。这时候差不多到了11月,这时候数学的时间就需要减少了,于是开始每天一套做李永乐的十年真题(留了最近三年的在考前做),这本书的编排我觉得很好,前面是成套的题,后面是把历年真题按章节知识点编到一块,可以按章节练习,适合查漏补缺。经过前面这么多轮的复习,这时候做真题会很轻松,基本上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能做完,成绩稳定在140左右。做完套题再按章节继续做,做错的题做好记录。到了十二月开始做模拟卷,比较常见的就是张宇《八套卷》、李永乐《6+2》、合工大超越,模拟卷会比往年真题难很多,但也是必要的,尤其是这两年的难度明显在提高,需要做一些难题。考前几天把之前留的几年真题做了感受感受最近几年的出题风格以及保持做题的感觉,翻翻笔记、全书看有没有生疏的知识点,再看看错题本,然后就可以放心地上考场了。考研数学还是挺重基础的,只要复习地扎实了就不怕,近几年真题的计算量不小,需要格外注意,如果因为粗心失分就很可惜了。
考研英语方面:
新题型:英语二的新题型一般是选句填空和连线,如果有很明确的标志词,比如人名、地名、书名,可以直接去原文找到关键词直接答题。得阅读者得高分,词汇量是做阅读理解的保证,基本考研词汇5500左右,首先把考研高频词和动词熟记了,然后再一点点的扩展记忆;平时加强阅读训练,按每篇大约15分钟的进度,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可以先推测意思,把阅读做完后再查字典誊抄下来,每次做阅读前看一遍,周而复始地练习。阅读时,找准文章的重要信息(关键字、主题句、专有名词等),可以用笔划横线标记下来,阅读理解中的正确选项通常会对原文进行归纳概括或同义转换,关键要找准文章中定位,阅读中做错的题要认真分析原因,是属于自我臆断,还是推理过度,还是理解偏差等,争取下次避免此类错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交通工程学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这门学科涉及了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你需深入理解交通需求、交通流量、交通速度和密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交通调查的基本方法,如OD调查、车速调查、交通量调查等,这些会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交通工程学中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是考试的重点。比如,交通流的基本方程,如Lighthill-Whitham-Richards方程和Green-Naghdi方程,以及交通瓶颈、延误、服务水平等的计算,都需你具备一定的数学功底。这部分内容需凭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形成自有的解题思路。
再者,交通规划部分需关注城市交通规划、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等内容。这部分不仅要求记忆,更需理解和运用。例如,如何按人口分布、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如何设计合理的路网结构以提高道路效率,这些都是需深度思考的问题。
交通安全和环保也是交通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交通事故的原因、预防措施,熟悉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对全面理解交通工程学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结合教材和参考书,辅以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定期复习,及时整理笔记,将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计算过程用自有的语言重新表述,帮助深化理解。多参与讨论,或者找导师、同学一起探讨问题,提升思考深度和广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尽可能地参加一些实际的交通项目,或者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身边的交通问题,这样既能增强实践能力,也能你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