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土木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着急,大纲出来之后看完全来得及,就一边跟着老师上课一边看红宝书一边做肖1000,第二遍撸风中劲草讲解+真题,这些都完事了就轮到各种预测卷了,肖四任四风中劲草+20天20题什么的。期间我还买了一套真题卷。理论上真题用处不大,因为题和重点每年都在改,但是通过真题你可以看大题是怎么答的。政治大题可以理解为一个个固定模块组合+灵活发挥:固定组合在于能否理解出题人用这个材料+问题要问你哪块知识点。这一块真心就是硬背的,虽然每年大家都会押题,会有重点,但归根结底也要背,下功夫用资料把一个个模块背下来+用真题和预测卷锻炼自己模块对应的能力,这个部分就没问题了;灵活发挥就是一定要结合材料,要写一些跟材料有关的东西上去,而不是完全的把预测材料上的东西搬过来,即使前一块对应错了,但是如果你这块处理得好,言之成理,也会给一部分分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数学上,复习全书完整过了两遍,又把错题过了两遍,做了一遍历年真题和十套模拟卷。11月底的时候感觉数学复习的差不多了就丢一边,主要复习政治,最后一个月时间紧,每天就腾出一个小时随便做几道数学题。在用复习全书复习的时候我的基础就打得比较牢固了,至少对我来讲,后期没有大把时间来做题也还可以。
考研英语方面:
这里我想着重说下大多数人都不太重视的考研英语作文。很多人都认为作文背背模板,考前一个月准备就可以了,而且老师判分很严。复习重心全在英语,重中之重就是作文。大概背了大小作文30篇左右,刚开始背作文很费时间,一篇作文要背好久。作文的方法就是背诵默写仿写,背诵是第一步,写作文最好是建立在已经背了10篇作文的基础上。第三,背下一篇作文的时候翻看之前的作文,觉得有遗憾的再进行背诵默写,达到默写基本不出错。先会中文,再会英文,效率可以大大的提高,默写完后对照范文订正。接下来可以做的就是练习写作,你把没背诵过的作文拿来练习,只看范文的中文部分,然后自己翻译成英语,全文翻译完后对照英文范文,你会发现刚开始写的和范文基本完全不同,你可以保留自己觉得写的好的部分,吸收范文好的部分,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作文,到后期可以把自己写得好的作文语句进行整理背诵。大家最好是前期每周写一篇作文,到后期至少一周三篇,而且要研究历年真题作文,积累高分作文精彩句型和词汇。切不可用太多模板,真正的高分作文是很少有模板痕迹的。接下来就是新题型部分,这个一定要争取得满分。这个部分掌握做题技巧,多加练习,问题不大。再就是完型和翻译,尽量多得一分是一分,这两块复习力度不大,仅限于做真题,所以也就不赘述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土木工程结构综合知识”,理解并掌握基础理论至关重要。这包括力学原理,如静力平衡、动力稳定性,以及材料力学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强度理论等。这些基础知识不仅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会频繁应用,也是深入理解和分析复杂结构的基础。
深入学习结构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例如,梁、板、柱等常见结构元素的受力性能,结构分析方法,如直接法、间接法等,以及荷载和影响线的确定。这部分内容需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和练习,真正掌握。
再者,了解并熟悉各种结构形式和施工技术,比如桥梁、高层建筑、地下结构等的设计和施工过程。这部分凭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或者参加实践活动来提升理解。
计算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样重要。你需熟练运用各种计算公式,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是提高这两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
对复习策略,我认为分阶段复习很有必要。初期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中期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后期则侧重于模拟考试,适应考试节奏和压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对加深记忆非常有帮助。
团队学习也很重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讨论难题,共享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当然,保持好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